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数字报纸 浙江网视  浙江微博 民论坛 心志愿者 善广电 善数字报
新闻检索
 首  页   |   嘉善新闻   |   观天下  |  在线访谈  |  网  视  |  民生信息  |  专  题  |  活  动  |  图  吧
市民论坛  |  爱心志愿者  |   商  务  |  金融频道  |  微嘉善  |  热点话题  |  人  文  |  广  电  |  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向本网投稿   《嘉兴日报》嘉善版新闻热线:84311000 13758090000   嘉善电视台新闻热线:84211999
   频道首页 | 柳州采风 | 节庆活动 | 书画摄影 | 和谐人文 | 文体设施 | 非物遗产 | 文保单位 | 民间文艺 | 嘉善名人
 
您现在的位置 嘉善新闻网 > 人文频道 > 非物遗产  
鸬鹚捕鱼
 

   

    魏塘桥港村河面宽广,港泽交错,许多村民为了生活训养鸬鹚,以捕鱼补贴家用。
    鸬鹚,也叫鱼鹰,俗称“罗罗鸟”,当地人又称之为捉鱼鸟。每年冬天繁殖后代,繁殖前的鸬鹚脸是红色的,经过交配后约一个星期,它们的脸转为黄色,然后下蛋。鸬鹚蛋与鸭蛋大小及颜色相似,一只鸬鹚一次下蛋约15个左右,少的也有3、4个。此时的鸬鹚性格凶残。桥港村渔民采用母鸡孵小鸬鹚,孵小鸬鹚的时间一般为26天,小鸬鹚出生后约2至3小时才能喂食,首次喂食必须喂小泥鳅的头,因为小泥鳅头有骨头可以把小鸬鹚的喉管挤大便于下次喂食。一个星期后小鸬鹚体重增至300克,身体开始长毛,到了15天食量猛增至200克/天,体重达700克,长到一个月的鸬鹚食量约300克,体重有1500克,二个月的鸬鹚每天吃鱼500克,体重约2000克,三个月后鸬鹚羽毛长齐,可以开始学习捕鱼,鸬鹚捕鱼方法有四种:一是用渔网把鱼围住,然后让鸬鹚把鱼赶进网叫用网;二是把鸬鹚放到江中沿江而下叫放漂;三是在某处深潭停留不走让它捕鱼叫放潭;最后一种是渔火,是晚上工作,鸬鹚跟着渔夫的灯光流动性捕鱼。

    桥港村的渔民一般采取的方法是放漂和放潭两种。吴友根、吴海生两兄弟在早上四、五点钟将鸬鹚从棚里赶到小船上然后驾一叶渔舟开始一天的劳作,他们先用荷包草做的绳子将鸬鹚的颈部绑住,防止鸬鹚消化掉捕到的鱼。然后用竹竿将鸬鹚驱赶下水,鸬鹚们灵巧地腾空跃起,一会儿纷纷钻入水中,搜寻着湖水下的鱼儿,待捕到鱼后,先贮藏在喉囊中,渔夫伸出竹竿,鸬鹚便跳跃其上,竹竿再那么往渔舟上一搭,鸬鹚就上了船。待鸬鹚抖落毛上的水珠,渔夫用手抓住其喉囊,轻轻一捏,囊内的鱼便逐条转个方向,顺着鱼鳍的方向把鱼挤出来。经过几个小时的劳作,船舱里逐渐堆积起大大小小的鱼,鸬鹚疲乏了,渔夫就唤回鸬鹚驾船返航,把船停泊到栖息地,用早已准备好的小鱼犒劳辛苦工作的鸬鹚们,这时,饥肠辘辘的鸬鹚闻到了鱼味,都争先恐后地围在他们身边抢夺食物。
    吴友根、吴海生两兄弟用鸬鹚捕鱼已经传了5代,从他们的曾太祖父开始就驯养鸬鹚来捕鱼。爷爷吴阿荣传给了父亲吴长生,哥哥吴友根自小跟随父亲学习鸬鹚捕鱼的技巧,从20岁开始,独自一人带着鸬鹚驾船出去捕鱼,至今已有50多个年头。弟弟吴海生年轻时跟随哥哥吴友根学习鸬鹚捕鱼技术,至今也有30多年。
    解放初期,桥港村渔业十分兴盛,全村有30多人驯养鸬鹚来捕鱼,张簖抓鱼的渔民也很多。目前,桥港村还以鸬鹚捕鱼的只剩下吴友根、吴海生、吴德根、包富根四人。由于工业的发展,河水污染加剧,桥港村附近的河里,鱼、虾越来越少,这对吴友根、吴海生等以鸬鹚捕鱼为生的人来说是越来越艰辛了,他们每天要带着鸬鹚划船2、3个小时,到比较偏远、污染比较少的河里去捕鱼,每天捕鱼所得的钱勉强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随着年龄的增大,吴友根、吴海生两兄弟祖传的鸬鹚捕鱼法也面临失传的困境。子女们都不愿意学习这门手艺。再过几年,吴氏兄弟都要“退休”了,鸬鹚也面临“下岗”。和鸬鹚共同生活了这么多年,吴氏兄弟和鸬鹚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为鸬鹚的未来担忧,希望鸬鹚捕鱼能长久传承下去。

 

 来源 嘉善新闻网  作者  编辑 董玲珠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专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
 
中共嘉善县委宣传部主管 嘉善县广播电视台 嘉善县新闻信息中心联办
浙新办[2010]1号 浙ICP备09024527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  
视听许可证号:1105110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30198 | 广告经营许可号:3300008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