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歌通常称为“山歌”、“田山歌”,是流行于浙江嘉善、江苏吴江、上海青浦等地的一种具有江南地方特色的民歌。嘉善田歌是田歌中的一支,流行于嘉善县环绕汾湖一带的姚庄、陶庄、西塘等地。明清直至民国早期,嘉善田歌在乡间非常盛行,常有田歌手组织歌班,不但隔畈斗胜,农闲时还要到邻村去斗歌。
嘉善田歌的曲调、文学形式和演唱形式,具有鲜明的江南民歌特点,同时又富于嘉善地方特色。其曲调共有七个,即“平调”、“滴落声”、“急急歌”、“落秧歌”、“埭头歌”、“羊骚头”、“嗨罗调”。前三种曲调一般由一人演唱,后四种曲调是由“起头”、“卖”、“细腰”、“撩梢”、“满棚叫”等演唱方式,几个人有机配合,形成独唱、接唱、齐唱的特有形式。曲调节拍以慢板为主,也有一拍一字、一拍二字甚至一拍三字的“急急歌”。演唱时,时而徐缓舒展,曲调悠长,情感柔和婉约,时而如急风,像暴雨,把思想情感推到高潮。田歌的“撩”、“卖”、“细腰”、“满棚叫”等演唱方式,形成了不同于其他江南民歌的音乐特征。
嘉善田歌的歌词,以七言四句为基础,多衬字、衬词,形成独特的杂言、长言句式,“急急歌”则为百余字的扩充句式;表达方式上,多用吴音俚语以及谐音双关,形成与众不同的“吴歌”特征;题材内容上,以反映吴地农村生活为主,思想情感的表达含蓄婉转。嘉善田歌的作者大多是不知名的平民百姓。
嘉善田歌的演唱场合和人数组合一般比较自由。田歌一般在耘苗、耥苗、摇船、捻泥等劳动时演唱,夏天晚上乘凉时也是唱田歌的主要场合。在演唱人数的组合上,一般多是一人演唱,也有歌班的组合。歌班由三人、五人、七人、九人组成,成员分工明确,各自固定唱“起头”、“卖”、“撩”、“二卖”、“细腰”、“撩梢”等段落,互不相混。歌班组合是其他江南民歌演唱所未见的。
嘉善田歌的代表作有《五姑娘》、《呆老公》、《小犀牛》、《四个姑娘去踏车》等。田歌《五姑娘》是流传至今的嘉善叙事田歌的代表作品,故事动人,音乐形式富于感染力,在民间已传唱了一个世纪。
嘉善田歌的主要传承人是嘉善县姚庄镇的顾友珍、顾秀珍姐妹,分别被列入国家级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近年来,嘉善田歌已进入姚庄等镇的中小学课堂,通过举办培训班、田歌演唱赛等形式,使更多的年轻人了解田歌,演唱田歌,传承田歌。
嘉善田歌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