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数字报纸 浙江网视  浙江微博 民论坛 心志愿者 善广电 善数字报
新闻检索
 首  页   |   嘉善新闻   |   观天下  |  在线访谈  |  网  视  |  民生信息  |  专  题  |  活  动  |  图  吧
市民论坛  |  爱心志愿者  |   商  务  |  金融频道  |  微嘉善  |  热点话题  |  人  文  |  广  电  |  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向本网投稿   《嘉兴日报》嘉善版新闻热线:84311000 13758090000   嘉善电视台新闻热线:84211999
   频道首页 | 柳州采风 | 节庆活动 | 书画摄影 | 和谐人文 | 文体设施 | 非物遗产 | 文保单位 | 民间文艺 | 嘉善名人
 
您现在的位置 嘉善新闻网 > 人文频道 > 非物遗产  
西塘古民居建筑艺术
 

 

        西塘在元代成市,明代建镇,清代中期,徽商东进,把徽派的文化,包括徽派的建筑技术带到西塘。西塘最好的民居建筑就是这个时期建造的。到了民国时期,西塘已成为商业重镇。许多有钱人临河建屋,临街开店,留下了大规模的民居建筑。据2000年的普查,西塘古镇尚有明、清和民国时期建造的民居建筑共有25万余平方米。
        西塘古镇的民居建筑有数百年的历史跨度,在不同的时期里,民居建筑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因此,它是一定时期的历史见证。是杭嘉湖平原民居建筑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产,西塘的明代建筑虽已很少,但它的特征很明显,厅堂上所用的梁饰多为“包袱巾”状,清代建筑的柱础都用毛石,不用青石,因为“青”和“清”谐音,不能让大清压在柱下。而民国时期的建筑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理念,出现了木地板代替方砖,甚至还有天花板的装饰。
        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西塘的廊棚,它是由沿街许多相邻的商店搭建连接而成的,全长1200多米,是西塘古镇的一大特色。因为江南多雨,商人们为了照顾生意,在店面前延伸建棚,我们把它叫做古代的人性化工程,究其根源,实质是儒商文化的物化。
        带有徽派建筑风格的马头墙,在西塘变换了模样,把一字型的改成了馒头形的“观音兜”。这是因为西塘每年要受台风的影响,馒头形的马头墙(又称风火墙),防风又防火,它有一定的科学根据。如遇台风,就会把巨大的风压在通过高过屋面的马头墙时,立刻减压。如果一旦邻居失火,它又可以将火焰挡住,赢得救火时间。
        现存的西塘民居规模都不大,单体建筑的面积都很小,体现了简洁实用的平民文化。镇上河道纵横,所以临水而居几乎是每户人家所必定的。每家后河都有河埠,河埠上的“美人靠”给古镇增添了富有水乡风味的景色,把人的生存方式有意无意地溶入自然环境之中。
        西塘古民居建筑群就纵深看,其纵轴线显得较长。这是因为街短,大家又都要占一定的河道,以便水上交通。所以古建筑在横度上都很狭,只能向纵深发展,故有三进、五进、乃至七进之长,成为呈狭长型的宅居。这个“长”字,还意味着主人的福长、房屋的寿长等,是一个吉祥的口彩。
        西塘古民居就纵轴线上建筑单体的高低来看,其特点是“先抑后扬”。也说是说它们在沿街的门面是非常低调的,一般看不出大户人家的规模。这主要原因是当时有沿海的倭寇常来犯扰,一般都是夜袭晨离,为了不让他们一眼看出是大户人家,即把门面做得与普通人家一个模样,不张扬,不引起注意。其实这种战略姿态已经成为一种风俗,让西塘的建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
        西塘古民居建筑的庭院布局十分灵活,在建筑物单体之间都有天井相间,有天井者称“进”,无天井都称“埭”。还有束腰的石库门,有的大户人家在庭院和天井间修建砖雕门楼,并饰以“家训”,以示后人。
        西塘古民居在内部装饰上,表现得也颇为考究,门窗上每每刻有吉祥纹花,如“荷、梅”(谐音和美),瓶内三戟(进升三级)等等,以祈求幸福太平。儒家思想在西塘的民居建筑上也有反映,除廊棚的“仁”外,民居形式的不张扬就是“礼”,这里看不到“飞檐翘角”,即使有砖雕门楼也线条简单,多圆少棱,建筑语言的谦和也是“礼”的表现。

 来源 嘉善新闻网  作者  编辑 董玲珠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专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
 
中共嘉善县委宣传部主管 嘉善县广播电视台 嘉善县新闻信息中心联办
浙新办[2010]1号 浙ICP备09024527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  
视听许可证号:1105110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30198 | 广告经营许可号:3300008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