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庄:桃花盛放时 幸福朵朵开
2010年03月26日

 

    农村新社区让农民过上城镇生活

    到镇上买房,曾是许多姚庄农民不敢做的梦,每平方米近3000元的房价,不是农民所能负担的。2008年6月,姚庄全面启动了总面积为0.98平方千米的农村新社区建设。“两分两换”这个新名词,正式走进了姚庄农民们的生活。平均8万元置换一套城里的4层别墅、1万到3万元就可置换标准公寓房,曾经不敢做的梦,就这样变成了现实。农村新社区受到了农户的热捧,原本第一期只准备了500户住房,却引来了1230户农户报名。姚庄将第一期工程扩大为820户,以满足农户们的需求,并顺势而上,着力推进丁栅、俞汇和清凉3个新社区的布点建设。

    郁秀英是姚庄南鹿村的普通村民,家里共有4口人。她一直以为自己这一辈子就是与田地相伴了,没想到,“两分两换”让她一下子置换到了镇上的两套公寓房。房换了,生活也变了,郁秀英不用再在田间奔波了。她打算将自家的地租给别人种,自己在镇上找个打扫卫生的工作。每天早上,她还可以和老姐妹一同去广场上锻炼身体。而最让她高兴的,是孙子就读的初中就在新家附近,孩子上下学方便多了。用郁秀英自己的话说,就是现在农民也能享受到城镇生活了。

    的确,农村新社区使得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使得城镇公共服务的辐射面更广了。更重要的是,政府可以把资金集中使用到农村新社区建设中,避免了以往在小村庄进行重复建设的问题。2009年,姚庄投入3000多万元,完成了3条联村联网道路和15座桥梁建设,北鹤村至中联村的三级公路也启动建设了。去年5月开始,夜晚的姚庄也不再黑暗,1400盏路灯照亮了姚庄北至太浦河、东接上海市的每条通村水泥路。也是在去年,姚庄全镇居民通过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在农村新社区里,天然气管道已经铺设完毕,“三线”也全部入地。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姚庄的脚步却未曾停下。姚庄已决定在原来18个卫生服务站的基础上,建造一个较大规模的卫生服务中心,目前该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大楼正在建设中。

    可以预见,城乡差距的逐渐缩小,将改变姚庄农民延续千年的生活。变则通,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农民的城市梦终将实现。

 

    新市镇“蝶变”  向上海城市圈靠拢

    姚庄是个小镇,全镇区域面积75平方千米,户籍人口加上新居民人口也不过6.2万人左右。但姚庄却在2010年,提出了加快房地产发展、建成20幢高层建筑、打造姚庄新“地标”的发展目标。这并不是幻想,对于姚庄而言,高楼环伺只是提高城镇品位的动作之一。姚庄处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位置,距上海仅82千米。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自身现有的经济优势,让姚庄充满了建设“上海都市圈核心层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新市镇”的雄心壮志。

    20分钟交通圈,是姚庄的又一项创举。这个大交通网络贯穿全镇18个行政村,总长度为30千米左右,一般按照7米宽、三级公路的标准,总投入达3000多万元。20分钟交通圈建设完毕后,姚庄镇将与嘉兴市善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接洽、合作,力争能够保证在大交通网络建成后,每天有10辆至15辆公交车在姚庄镇区域行驶。路通,才能财通。2010年1月13日下午5时,姚庄镇武长村村民薛珍将刚采摘完的一卡车蘑菇运往杭州农副产品批发超市。一路上,车开的都是宽阔的水泥路,25分钟就到达了沪杭高速大云入口。晚上6时45分左右,她赶到了目的地,正好赶上了市场交易高峰,蘑菇全都卖了个好价钱。

    2009年7月,全县部分镇行政区划调整,给姚庄的新市镇建设带来了机遇。镇域面积扩大、人口数量增加,使得姚庄新市镇规模壮大了。在充分整合资源后,姚庄重点抓好城镇总体规划和一批专项规划、控制性规划的编制工作,形成了“一主两副”城镇总体布局。2009年,全镇投资2400万元,高标准建设社会福利养老中心和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据了解,今年,社会福利养老中心即将投入使用。在几百米之遥的姚庄镇敬老院的老人们,从养老中心动工起,就盼望着能早早住进去,在这座全县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的镇级社会福利养老中心安享晚年。

    同样高兴的,还有姚庄的莘莘学子。根据姚庄镇发展规划,未来5年内,姚庄将扩建姚庄中学、姚庄镇俞汇小学,这些学校都将拥有标准塑胶跑道等较好的教学设施。2010年,姚庄镇还将建设全县唯一可容纳5000人的文化体育(展览)中心,该中心将集文化中心、图书馆、青少年宫、影剧院于一体。不仅孩子有了课外娱乐的好去处,姚庄居民们也有了娱乐场地。3年内,姚庄还将引进多家银行的金融网点,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网络。

[关闭窗口]

 

设计制作 嘉善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