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在少先队工作中,队员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也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体。因此,在强调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培养队员的自主管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制定规章,打好队员自主管理的基础。
我们将《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张贴于楼梯墙壁、教室布告栏等醒目位置,通过小白鸽电视台、校园橱窗等渠道对每条内容进行讲解;制定《达标生(示范生)评选细则》,放学校网站,辅导员发纸质文稿,要求各中队据此细则每两周民主评选一次;制定有关养成教育每两周应落实的内容,通过国旗下讲话、晨会等渠道进行教育、引导,并通过突击检查与“流动红旗”竞赛挂钩,诸多不良现象有效改善。个别中队还根据学校的规章制度,结合中队实际情况,和队员一起商议制订班规班约,相互提醒、监督。
在具体执行规章制度的过程中,我们践行内容理解下的以理服人,严格要求,及时表扬,也如实批评,以此强化好的风气,抵制不良风气,为实施自主管理打好基础。
二、建立机制,构建队员自主管理的框架。
学校层面,我们尝试队员活动社团的组建与完善。先后成立红领巾监督岗队伍、小白鸽环保社团、小白鸽摄影队、小白鸽主持人队伍、新一届大队委。通过队员活动社团的组建与完善,使越来越多的队员走出中队,以实力赢得展示才能并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
中队层面,从班队干部的任命到诸如图书管理员、黑板报负责人等管理人员的任命,从各类荣誉的评比到各项活动参与人员的选拔,我们都倡导并实践在交流探讨的基础上民主产生。本学期初,我们还对各中队班队干部及管理人员任命情况进行了统计与整理,发现多数中队近50%的队员以不同方式参与了中队管理,每个队员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最大限度地培养了队员的主体意识、民主意识和合作意识。
三、创造机会,培养队员自主管理的能力
我们通过暂时的“隐退”来张扬队员的主体性,培养队员的主动性,激发队员的能动性。大队委分工明确,积极参与到诸如流动红旗成绩公布、风采之星照片更换、升旗仪式指导等多项工作。监督岗老队员带领新队员进行每日常规检查,对中队每两周一主题的养成教育落实情况进行抽查。配合学校工作,还对各中队的数学午读,静校阅读进行检查,并做记录。环保社团也为植物挂牌,记录各中队水电使用情况,查看水表,开展月末垃圾回收活动,忙碌不已。小白鸽摄影队结合学校活动,每月一主题,成为校运动会、安全周、英语节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小白鸽电视台主持人认真开展每周一次的节目,会使用仪器设备,向老师、队员邀稿并做整理。
当然,学校在开展其他活动的过程中,除了发挥这些社团的作用之外,也创造机会,充分调动全体队员的参与热情,使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体。如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向全体队员征集文明用语、绿地命名;推荐优秀队员参与完成“科技与环保”、“名人读书故事”两个主题楼梯的布置。在11月举行的校广播操比赛中,来自三~六年级各中队的队员评委是操场上一支引人注目的队伍。
四、榜样激励,扩大队员自主管理的效应。
实践证明,在所有的激励能源中,榜样的力量最强大,效应最明显。因此,我们将教室模板布置与队员即时表现相结合,为他们黏贴象征荣誉的小红花、五角星或小红旗,将队员的优秀书画作品黏贴于相应的模板。我们继续开展每两周一次的“行为规范达标生(或示范生)”评选活动,由辅导员或优秀队员为他们佩戴徽章,使他们深感自豪;分不同主题(如安全之星、绿色之星)开展每月一次的班级风采之星评比活动,并在校园橱窗内张贴照片及个人简介,他们俨然成了校园小明星;开展每学期一次的三好学生及单项先进评比活动以及每学年一次的十佳少先队员评比活动。我们充分发挥优秀队员的作用,使他们成为其他队员最先模仿的对象,带动更多队员逐步学会自主管理,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进步。
实践告诉我们,教会队员自主管理,从真正意义上发展了队员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深化了他们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也逐步实现个体影响个体,从而带动群体,群体影响群体,从而带动全体,全体又滋养个体的良性循环,使队员不断成长,中队持续发展,校园更为和谐。所以,我们将再接再厉,将队员自主管理进行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