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嘉善新闻 | 在线访谈 | 网视 | 民生 | 专题 | 图吧 | 论坛 博客 | 旅游 | 房产 | 金融 | 人才 | 生活 | 教育 | 服务 | 人文
专题首页 | 最新报道 | 党史 | 大事记 | 红色印记 | 图片展 | 网络征文 | 对党说句心里话 | 网络红歌传唱 | 红色短信传递
关于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2011年06月20日 09:01:21 嘉善新闻网

西塘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陈卫强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细胞,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党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等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的主要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置党支部的传统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其单一性、封闭性、狭隘性和局限性日渐凸显,逐渐制约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加强。这就需要我们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科学完善农村党组织设置,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最大程度地激发农村科学发展的活力。
  一、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普遍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各地县镇村域行政区划调整、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小村撤并,特别是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的推行以及税费改革的逐步展开等为鲜明标志的各项改革,推进了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随着广大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传统模式面临着新挑战,主要表现四个方面。
  1、农村行政区域的合并调整对党组织设置模式提出了新要求
  近年来,小村撤并后,村域规模扩大,村级人口增加,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规模不断扩大,村级党组织中的党员数少则近百人,多则达200多人,党员人数规模已普遍达到设置党委的规格,单纯依托行政村设立党组织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党组织开展活动的灵活性,难以促进党员管理。同时,税费改革后村组合并,村干部的人数大为减少,但工作任务并未减少,工作目标更高,工作难度更大。同时,很大一部分党员村干部从岗位上退下来成为无职党员,使得无职党员数量多但作用发挥不到位的问题仍较突出。
  2、农村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党组织设置模式提出了新要求
  在现阶段,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林业、牧业、副业、渔业、工业、商业等逐步从传统农业中分离出来,形成了各种专业部门和新的经济组织。特别是随着村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过渡,出现了基地、大户、联合体、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个体私营企业等各种不同类型的经济实体。这些新变化客观上要求各种生产要素以市场为导向在更广阔的空间合理流动,实现优化配置,以促进农村经济的长足发展。但以村分块主要设置农村党组织的传统模式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造成诸如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自我封闭和人为分割状态,难以跨村、跨行业、跨所有制进行优化配置,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村级党组织设置只有自觉适应经济关系的变化和经济格局的调整,才能在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中找准定位,才能对不同的经济组织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和促进作用,使各种经济组织服从和服务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要求,服从于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
  3、农村党员从业的多样流动对党组织设置模式提出了新要求
  当代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其突破口是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的实行,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大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解放,一大批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农村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则给这些劳动力以更加广阔的发展领域和空间。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益频繁,离土离乡、经商务工的日益增多。有关部门抽样调查的数据表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转移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在逐年上升。其中,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比重相应增大,流动的范围也十分广泛,情况更加复杂。农村党员从业的流动性、多样性、分散性的趋势日渐凸显,给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甚至导致了一些党员游离于党组织之外。加上近几年许多党员外出打工,致使不少农村特别是偏僻小村很难选出合适的村干部,只好“矮子里面拔将军”。同时,不少支部为了便于开展工作总是选拔哪些相对闲一点的党员担任小组长,这些党员往往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缺乏开拓意识,导致党小组工作缺乏应有的活力,任务不能及时落实。因此,根据农村党员从业结构的变化和党员流动频繁的特点,打破按行政体制设置党组织的格局,及时完善组织设置就显得十分必要。
  4、农村行政区间的不平衡性对党组织设置模式提出了新要求
  由于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差异等诸多因素的交织作用,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的特点。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在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这种不平衡性日益凸显。在一些地方,村与村之间出现了明显的贫富结构分化。但是,强村富村在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拓展发展空间,解决用地紧张、劳动力不足等问题,而经济薄弱村则在具有相对富余的土地、劳动力等优势的同时,面临着党员及大量人才外流,村干部难选,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因此,迫切要求双方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这就要求突破按行政体制设置党组织的模式,根据经济发展的状况,完善党组织设置模式。
  以上这些新情况和新变化要求在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上必须及时摆脱传统观念,不断追踪时代脉搏,紧扣不断变化的客观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这样才能带来基层党组织工作旺盛的生命力,从而为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二、近年来我镇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的实践
  西塘镇现总人口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万人,全镇党员2283人,其中农村党员1395人,占了全镇党员数的61.1%。全镇现共有91个党支部,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党支部18个,社区党支部4个,村级党(总)支部18个,非公企业党支部24个,社团党组织2个,合作社党支部4个,养殖专业支部1个,其他党支部4个。近年来,西塘镇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始终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强核心、强素质、强管理、强服务、强实力为主要内容开展工作,积极创新载体,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农村党组织设置,从而使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有效增强。
  1、横向整合,促进区域融合发展
  08年,我镇考虑到部分行政村的规模经济状况,地理位置和班子现状,在充分尊重历史沿革和现实情况基础上,以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共同富裕为目标,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就近就便、整撤整并,适度规模、协调发展,以法办事、稳妥推进的原则,将地域相近的两个或几个村的党组织合并归一,将原26个行政村合并为现有的18个村。以强带弱,或以大带小,积极推进地域相邻村在自愿基础上共建了党组织。这既有效促进了村级组织之间的优势互补,进一步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力量,又可有效避免农村宗族势力对基层党组织的干扰,降低了农村基层组织的运行成本。同时将一些党员人数多、党建基础好、经济发展快的村党支部升格为村党总支,下面再设立几个党支部,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能力,推进了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更好发展。
  2、纵向联合,促进行业快速发展
  2000年9月,镇党委建立了旅游相关行业商会党支部和钮扣商会党总支,走出了一条特色行业党建工作新路子。特别是在钮扣商会的基础上组建的西塘镇钮扣商会党总支,现下设8个党支部,其中企业单建党支部6个,联建党支部2个,党总支共覆盖钮扣企业26家,共有党员48名。几年来,钮扣商会党总支作为全镇非公企业党建和基层社团党建的亮点,在工作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使钮扣商会党总支的党建工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曾多次被评为嘉善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同时,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促进了钮扣产业健康有序发展,2010年,西塘钮扣业实现产值60亿元,占西塘镇工业总产值的40%,西塘钮扣产量在全国同行业中占有近40%的份额。可见,按产业、行业划分建立比较专业化的党组织,促进了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双加强。
  在此基础上,根据产业特点,今年镇党委又分别组建了金明村罗氏沼虾合作社党支部、地甸村蔬菜合作社党支部、鸦鹊村柑桔合作社党支部、下甸庙村植保党支部。这些行业党支部建立后,通过党组织在行业生产、销售、服务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使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3、科学组合,促进村级班子发展
  农村的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镇党委以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为切入点,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建设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务实型、经济型的村级干部队伍。为了配强村级班子,把最优秀的干部用到农村一线岗位上,镇党委提出了围绕发展选人、根据需要用人的工作方针,大胆起用政治靠得住、发展有本事、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干部。近年来有3名能力突出、有经验的机关干部下派到3个行政村担任支部书记;同时按照能人当书记、书记是能人要求,吸收各条战线上的优秀分子到村级组织中担当重任,有1名经济能人被任命为村支部书记;有5个村的主要领导曾进行了异地交流,对于统筹村经济发展、增强班子团结起到了积极作用。行政村规模调整后,为了增强村级班子实力,又有1名镇班子成员下派到1个村任党支部书记,有2个村的主要领导进行了异地交流,通过科学调配,充分激发了村级组织的活力,全镇行政村的战斗力明显增强。
  4、动静结合,促进党员教育发展
  镇党委政府积极研究“新嘉善人”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模式,通过建立“新嘉善人”党员之家,健全了“新嘉善人”党员的教育管理网络。一是建立服务机构。成立了西塘镇“新嘉善人”党员之家,设立了服务总站和三个服务点,服务总站设在镇组织办,在镇区较为中心的西街社区、大舜村和下甸庙村分别设立了三个服务点,每个服务点都建立了办公室。通过“一心三点”,在全镇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新嘉善人”党员管理网络,使得对“新嘉善人”党员教育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全镇各个角落。二是健全组织网络。建立了西塘镇“新嘉善人”党员之家组织网络,由镇组织委员担任服务站站长,服务站成员由组织、宣传、新管办、成校等有关人员组成;三个服务点分别有党组织书记担任负责人,并都配备了一定的工作人员;同时在新嘉善人管理办公室建立了党支部,负责开展“新嘉善人”党员的组织活动和党建工作,并在西塘、大舜、下甸庙成立了三个临时党小组,每个党小组由一名“新嘉善人”党员负责管理。三是配备基本设施。各服务站(点)的建立与党员活动室相结合,镇里统一配备了流动党员服务橱、流动党员登记本、党报党刊资料等设施,服务制度做到上墙,工作人员职责明确。镇里还通过行政拨款和党费列支,确保有一定资金用于“新嘉善人”党员的管理和服务。
  三、各地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应给予的启示
  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是适应农村新形势和新任务变化的需要,会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运转更加有序,会让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会给农村党员提供新的更广阔的舞台,从而更好地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使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顺利地贯彻到群众中去,实现党在农村各个时期的历史任务。但在具体工作中,应注意处理把握好以下七个问题:
  1、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必须要与党章条例相符合
  党章是党内的根本法规,是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关系的基本原则。它不仅规定了党的组织制度、组织结构,而且还规定了党组织设置的基本形式和主要任务,以及党的各级领导机关的产生办法和主要职权等。党的十七大刚刚修订的新《党章》第29条规定:“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基层组织,根据工作需要和党员人数,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分别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这是我们在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条件和程序,也是我们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重要依据。
  2、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必须要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社会的结构形态、农村经济的组织形式以及农民党员的分布状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主导社会关系日益发展的横向性决定了党组织设置不能再停滞于垂直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非均衡性决定了党组织形态不能仅限于一种模式,农村党员从业结构的多样性也决定了党组织设置不能固守地域原则。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巩固领导核心地位,唯有与时俱进调整自身的设置形式,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保持同步,才能优化农村组织资源的重组配置,增强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和控制力。
  3、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必须要与制度建设相同步
  制度建设更具有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只有用制度作规范,才能确保农村基层党组织正常运转,切实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在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同时,必须同步抓好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包括支部“三会一课”、党员目标管理等制度在内的制度体系和规范统一、务实高效的工作机制,规范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行为,保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各项工作得到顺利开展和有效落实,切实让农村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凝聚党心民心的坚强战斗堡垒。
  4、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必须要与班子建设相配套
  要始终把农村党组织班子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点内容来抓,因此,完善党组织设置,不能只注重组织设置调整,还应重视组织功能的提升,重视干部素质的提升,不断创新农村干部建设机制,按照新党组织的功能要求选配好领导班子。党组织内没有合适人选的,由镇党委从镇机关中选派优秀党员干部下去兼任。确保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年龄结构合理、有创新精神的农村干部队伍。
  5、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必须要与党员管理相融合
  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不是对传统组织设置模式的全盘否定,而是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下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所作的必要调整,是党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种自我完善过程。因此,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进行完善,必须从便于党员活动、便于党员教育管理、便于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出发,根据农村党员的分布特点,努力建立一个纵横交错、比较完善、隶属关系清楚、能覆盖各个层面的党组织和党员管理网络体系,使党员无论在哪里工作和学习,都能找到党的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履行党员义务,享受党员权利,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
  6、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必须要与当地实际相结合
  由于地区间、行业间存在着差异性和不平衡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工作中,必须因时因地制宜,从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党的实际工作需要出发,适时合理地对基层党组织的设置进行完善,而不能搞“一刀切”,超乎现实。必须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工作思路,服从和服务于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分类指导,从长计议,稳步实施,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努力寻求农村党组织设置方式与农村党员教育管理需要的最佳结合点。
  7、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必须要与固本强基相联系
  通过党的基层组织,做好对基层广大党员群众的组织、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并及时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全面了解社情民意,充分汲取群众智慧,进而不断改进和提高党的工作水平,密切联结党心、民心,这就是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一条成功经验。农村基层党组织处在农村的最基层,是党联系农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我们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进行完善,必须以有利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立足点,紧紧围绕“固本强基”目标来调整、来创新,切实让农村基层党组织真正发挥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从而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四、下一步更好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的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些地方的县、乡(镇)党委在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借鉴各地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和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对于下一步如何更好的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可以概括为“七个联建”。
  1、以强带弱,实行村村联建
  以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共同富裕为目标,针对有些相邻村发展不平衡,彼此有较强互补性的特点,因势利导,实行村与村联建共创,建立党总支,由经济发展较快的村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党总(支)书记,或乡镇党委下派乡镇干部担任书记,在组织上实行统一领导,以建立稳定的互利和帮扶关系,形成以强带弱、共同富裕的新格局。
  2、统筹发展,实行村居联建
  在城镇结合处,村居交错,村民和社区居民身份复杂,群众往往不知找哪个组织办事,常因用水、用电等发生矛盾和纠纷。同时,村里一般都有经济来源,但缺少高学历文化党员;社区没有经济来源,却用许多高学历文化党员,通过将两个党组织联建设立党总支,可以资源相互利用,并可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党建工作统一开展,党员作用统一发挥,社会事务统一管理。
  3、互惠共赢,实行村企联建
  这种形式是打破原来按行政区划和行业界限设置党支部的框框,采取将乡镇骨干企业、基层站所党组织与经济薄弱的村党组织联合起来建立党组织的办法,发挥乡镇骨干企业、基层站所党组织在人力、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带动经济薄弱村共同发展。在党组织合并设置后,党组织负责人一般要由原骨干企业、基层站所党组织的负责人担任,统一领导村、企业和站所工作。
  4、全面覆盖,实行挂调联建
  即对新分化、新出现的农村各类经济和社会组织,及时跟进党的工作,按照“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健全一个、巩固一个”的办法,在其中适时建立党的基层组织,促进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双加强。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从组织规模、党员人数、构成差别的实际出发,采取“建、挂、联、调”四种形式,从动态上寻求党的组织设置的最佳切入点。建,即对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单位,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党组织;挂,即对规模较小、仅有个别党员的单位,把党员挂靠到附近单位的党支部,让其过正常组织生活;联,即对同一区域内暂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但行业、产业相同或相近的几个单位,将其联合起来组建党组织,如采用“支部+协会”模式或组建“产业党支部”;调,即对属于整体转变原单位性质的新社会组织或新经济组织,在原有基础上相应调整和完善党组织设置,保持党建工作的连续性。
  5、延伸链条,实行产业联建
  在党员人数多、产业分工明显的村建立党总支,可按行业、产业及党员特长等情况灵活设立党支部或党小组,切实把分散在旅游业、钮扣业、养殖业、五金业等不同产业链上的党员组织起来,发挥好党员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先锋作用。也可根据党员的从事行业、专业特长,在主要产业链上分类设立营销、技术、协会等党支部。特别对于一些中心村,原先有许多退休老干部,可建立退休老干部党支部。又根据党员的爱好、特长组建了腰鼓协会、老年协会等组织,并在协会中建立党组织,通过党组织的引导和发动,既找到了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载体,又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和谐。
  6、保持联系,实行责任联建
  对务工经商地点不固定、个体较为分散、组织关系仍在流出地党组织的外出流动党员,由所在党总(支)部指定常年在家的班子成员、党员行政领导和素质较高、责任心较强的在职在岗正式党员与其建立以“包查访联系、包理顺关系、包沟通教育、包通报反馈、包帮扶解困、包督促履责”为主要内容的“六包责任制”,使所在党支部与流动党员保持沟通联系,动态掌握相互间的有关情况,切实解决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发挥作用难等问题。
  7、以人为本,实行自由联建
  在党员编排上,可以实行个人志愿和组织安排相结合,本着有利于发挥党员特长、有利于集中管理、有利于进行针对性教育的精神,在尽可能尊重党员意愿的基础上,统一将党员编到相应的党组织中。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关系着农村发展的千秋大业。我们必须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中心任务,适应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模式,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整体水平,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才能尽快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

 编辑 张建平  
[进入论坛]  [好友分享]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设计制作 嘉善新闻网 201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