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星街道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罗星街道党委
村党组织书记作为村领导班子的带头人,是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实践者、加快现代新农村建设的推动者、农民群众全面实现小康的组织者。因此,如何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是当前党建工作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为了深入了解当前街道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不断推进选拔培养、教育培训、作风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采取走访调研、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对街道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形成了本课题报告。
一、当前我街道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
罗星街道作为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新城,下辖10个行政村(其中6个为农村新社区 )。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机制,开展了以“班长工程”为抓手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从选拔任用、教育培训、考核监督、奖惩激励四方面入手,着力打造一支新形势下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注重选拔培养,在源头上层层把关。通过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坚持从源头抓起,大力拓宽选人视野,注重加强实践锻炼,积极储备后备人才,努力把优秀的人才吸纳到村党组织书记的队伍中来。
1、坚持三重三看,延伸选人视角。按照“重德才看民意、重素质看实绩、重能力看作为”的基本原则,放开选人视野、延伸选人视角,注重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带领能力强、办事公道、工作负责、作风民主、群众拥护的优秀党员人才,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近年来,先后有9名企业经营管理人员、2名退伍军人、3名优秀村干部担任了村党组织书记。
2、完善选任方式,拓宽选人渠道。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完善选任方式,拓宽选人渠道。去年的村换届选举中,街道10个村在以往“两推一选”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公推直选”、无候选人直选的方式产生村党组织书记,其中党内无候选人直选产生村党组织书记比例达到30%,让一批政治素质高、群众中威信高、工作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双高双强”型党员人才走上村党组织书记的岗位施展才华。
3、实施上下联动,加强实践锻炼。针对城西村等一时无合适人选、且情况复杂的村,街道党委采取异村互挂及从机关干部中下派当“班长村官”的方式,先后选派2名政治坚定、熟悉农村工作、奋发有为的优秀同志到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增强了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同时,通过组织上挂锻炼、在实践基地挂职锻炼和异村挂职学习等方式,使街道村党组织书记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水平。
4、推行递进培养,增强人才储备。采取党员群众推、各类组织荐、面向社会招等方式,推行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党员村干部培养成村党组织书记的“递进培养”工程。近年来,面向社会2次开展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31名,2次公开选拔大学生“村官”21人。目前,每个村都储备了1—2名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并通过“压担式”、“前沿式”的实践锻炼,有效培养了他们处置实际问题能力。
(二)强化教育培训,在素质上着力提升。把搞好教育培训作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抓,做到常抓不懈。主要通过构建三大“平台”,着力提升党组织书记综合素质。
1、构建教育平台。根据各村工作实际和村党组织书记的现实要求开设了“班长论坛”,紧紧围绕提高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办事能力、服务能力、破难能力、共事能力和自律能力等目标,每月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论坛发言。同时,采用请进来专家讲学和走出去组织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增强论坛实效性,有效地提高了村党组织书记的素质能力。
2、构建资源平台。通过整合党校、党员服务中心(站)、社区教育中心、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等教育资源,广泛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加强学历教育,着力提升村党组织书记文化层次,近三年来,村党组织书记大专及以上学历比例由8%提高到40%。同时,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实践培训基地建设,先后选派村党组织书记到各级村干部实践培训基地开展挂职的实践性培训8人,从而更好地在实践中提升综合能力。
3、构建沟通平台。街道主要领导每年同各村党组织书记谈心谈话不少于2次,其他班子成员每季度与分片联系的村书记谈心不少于1次。通过谈心谈话,使街道领导及时了解各村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帮助村党组织书记更好地理清发展思路、解决实际困难。在网上开设专题论坛,方便各村党组织书记通过互联网进行工作、思想交流。
(三)严格考评监督,在机制上常抓不懈。抓好村党组织书记的规范化管理,制度建设是关键。近年来,我们通过不断探索实践,逐步落实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
1、考核评价,突出“活”字。围绕村党组织书记履职服务重心 “谋发展、办实事”这一主线,将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新农村建设、党组织建设、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程度等作为考核村党组织书记的重要依据,细化量化考核指标。结合“双述双评”工作,让村党组织书记接受上级党组织的考核和党员、群众的评议,从而增强考核评价的侧重性和灵活性。
2、规范管理,体现“实”字。充分发挥街道党委“龙头”作用,有效整合工作资源,化解各种矛盾,确保规范管理的实效性,推进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对中心工作和重要项目,我们以召开推进会、下发文件和个别提醒等形式,及时进行落实,加大工作的指导力度。新当选的村党组织书记上任前、重大突击性工作任务布置后,都组织他们进行培训,落实工作责任、提出工作要求,教会工作方法。
3、工作监督,注重“严”字。构建组织、群众、家庭“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严格监督机制。在组织监督上,建立村党组织书记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规范村级各类经济合同管理,实行领导责任追究,对村班子其他人员受党纪、政纪处分的,村书记要负领导责任,年终扣罚一定比例考核奖,因自身原因或受到党纪、政纪处分中途离职的,一律不得享受养老保险奖励政策;在群众监督上,街道纪委班子成员的姓名、职务和联系电话向社会公开,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聘请了10名群众威信高、责任心强的老党员、老代表担任各村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在家庭监督上,充分发挥家庭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教育、监督和预防作用,把对村党组织书记的监督向家庭延伸,开展以“以德治家、以爱暖家、以学兴家、以廉守家”为主要内容的家庭助廉活动。
(四)明确奖励措施,在激励上创新方式。进一步发挥村党组织书记在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明确奖励措施,落实村党组织书记保障激励机制,调动村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1、目标激励,增强创业动力。在联系群众“五个一”制度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村党组织书记创业目标承诺、履诺和述诺工作,年初由村党组织书记个人提出年度创业目标承诺,在村务公开栏中向群众公开,接受监督,并根据承诺内容制订实施计划,每季定期将履诺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年终在民主听证会上结合述职述廉工作对承诺履行情况进行述诺,组织开展民主评议。根据承诺承诺评议情况,给予村党组织书记一定奖励。
2、考核激励,调动干事热情。建立和完善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制定出台激励村党组织书记工作的奖励政策。从壮大村可支配资金、表彰荣誉、健全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给予村党组织书记奖励。进一步完善村干部养老保险缴纳办法,凡是村党组织书记连续任满两届(六年),实行组织为其投保一年。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参与公开选拔乡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干部,定期组织村党组织书记进行健康体检。
3、情感激励,减轻工作压力。从政治、生活、工作各方面对村党组织书记给予关心和支持。政治上关心,通过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村党组织书记中的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在街道报纸、村级简报上推出专刊,介绍村党组织书记为民办实事的生动事例,为村书记们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生活上关爱,建立完善村党组织书记“五必访”制度。即重大节日必访,生病住院必访,生产生活困难必访,家遇重大变故必访,思想出现波动必访。工作上支持,充分理解和体谅村党组织书记的工作难度,帮助他们共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障碍和阻力,从大环境上减轻村党组织书记的工作压力。
二、目前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调研和工作实践来看,大多数村党组织书记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推进新农村建设上发挥了应有作用。但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执行制度不够有力。一些村党组织书记在日常工作中,思想没有真正重视,缺乏与村党员之间必要的交流沟通。时间一久,既放松了对党员的集中管理,又疏远了和党员的关系,影响了整体的团结一致。在调查中,很多群众对村党支部的态度由过去的“崇拜”到现在的“淡漠”。具体表现为个别村党组织书记不能很好地落实工作例会、民主生活会等有关制度,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不够完善,不注重充分发挥村委会的作用,导致了村班子在工作中难以形成合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
二是工作能力不够全面。一些村党组织书记在领导群众致富上缺乏积极创新、大胆尝试的信心和勇气,也没有明确思路,工作上缺少方式方法,村集体经济长期得不到明显改善,“有钱办事”的能力弱化,因而在群众中威信不高,影响了村党组织应该具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街道10个村中仍有3个村经济状况一直不佳,这与村党组织书记的工作能力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关系。
三是工作激情不够高昂。面对农村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群众要求高的新情况,一些村党组织书记精神状态不好,有些问题很难解决,与机关干部相比,工作待遇又不高,存在“干一辈子,于得再好,也成不了公务员,离任后还不知道怎么样”的思想情绪和后顾之忧,一方面造成工作动力和创造性不足,满足于小富即安,另一方面造成心理失衡,付出和获得的反差,增大了心理压力和负担,自身 潜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也影响了一部分优秀人才的积极性和吸引力。
四是队伍结构不够优化。近年来,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向年纪较轻、有一定文化的生产一线的优秀青年倾斜,使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有了一定的改善,对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的素质发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从总体上看,当前农村党员队伍的素质状况仍不容乐观,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的改变。一些村党组织书记由于主观上存在一些私心,嫉贤妒能,对优秀青年的培养发展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不强,目前街道农村党员的平均年龄仍达到49.5周岁,村党组织书记的平均年龄达到47.2周岁。
我们认为: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分析一下主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思想认识方面。个别村党组织书记在工作认识上有误区,对自身定位的认识还不足,缺乏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有些村党组织书记虽然有学习的意识,但在学习上的系统性不够、针对性不强,把握精神实质还不够全面、思想认识上不够到位、思路不够开阔。导致在一些实际工作中随意性较大,处理问题方法粗糙,使党群干群关系和谐度不够。
2、环境氛围方面。良好宽松的环境氛围有利于激发人的源动力和创造力,但是受文化背景、社会舆论等因素的影响,一些村党组织书记比较满足于现状,以“老眼光”和“小步伐”看待新事物、新形势,工作方式缺乏创造性,不敢承担风险,相对于其他先进发达地区,在开拓创新、勇于探索方面的环境氛围要淡弱,需要进一步树立敢做、敢试、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3、工作机制方面。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交流情况看,大家总体认为当前对村党组织书记的工作运行机制总体还是满意的,但认为在动力机制、责任机制、保障机制上还可以进一步不断完善;在对村党组织书记的考核上,具体标准和指标体系还可以更加全面,在选人来源上,需要拓宽渠道,在吸纳优秀人才进入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方面的通道还需要进一步畅通。
4、人才培育方面。目前,由于农村一部分有文化、脑子比较灵活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或从事二、三产业,从而使提高村干部队伍素质的工作难度加大。同时,由于农村党员客观上存在尽义务多,得到的关心照顾和教育帮助少,一部分农民党员荣誉感、责任感淡化,也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相当一部分青年农民要求入党的政治热情,从而使农村党员队伍结构老龄化问题要彻底改变难度较高。
三、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对策及思考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村党组织书记又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人,抓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保持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如何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打造一支“政治品质好、素质结构优、带富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努力做到“四个注重、四个加强”:
1、注重教育培训,加强实践锻炼。
作为落实党在农村政策的第一责任人,村党组织书记的素质高低决定了政策落实效果的好坏。因此,必须加强对村党组织书记的培训锻炼,促其素质提升。一是建立完备的培训机制。制定村干部教育培训三年规划和年度教育培训计划,采用集中办班、分散自学、学历教育、远程教育等多种方式,落实教育培训经费,加强村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保障学习时间每年不少于5天。同时,加强学历教育,提升村党组织书记文化层次,到2010年街道村干部队伍的文化结构进一步改善,村党组织书记大专以上学历达到70%以上,35岁以下的村干部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二是确定实用的培训内容。根据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实际,重点培训现代农业、市场经济、农业实用技术以及民主管理、服务群众等方面知识,其中45岁以下村党组织书记在任期内能普遍掌握1-2门现代农业实用技术或职业技能,每年帮带3户以上群众。三是创新多样的培训方式。举办“村官(班长)论坛”,开展案例教学和点评,请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现身说法,增强培训工作的感染力和实际效果;推行现场教育,通过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到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参观、重点工程招投标和典型案件庭审现场观摩、法纪教育基地警示教育等,在教育方式上变单一理论教育为寓理论学习与现场感悟教育为一体,做到真学、真懂、真用;构建实时交流沟通平台,加强街道领导与村党组织书记经常性谈心沟通和思想交流,每年开展以村党组织书记为重点的村干部集体廉政谈心谈话,推行廉政提示书,建立完善村干部预警机制;发挥远程教育作用,每个站点每月集中开展培训学习2次以上,并利用在线讲堂,定期组织专家在线授课。四是强化有效的实践锻炼。在原有的村党组织书记进行挂职锻炼基础上,让村党组织书记积极参与到招商引资、拆迁安置等街道中心工作中进行“前沿式”锻炼,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和能力;围绕特色产业特色产业,依托专业大户建立2-3个示范基地,积极争取有关部门配合,对涉农、劳动就业部门、基地进行整合,有序安排村党组织书记开展实践锻炼。
2、注重激励机制,加强干事活力。
村级党组织书记在基层承载的工作任务多,工作压力大,需要上级的激励关怀,只有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才能增强他们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一是完善关怀帮扶机制。对因重大疾病、各种灾祸等原因造成生活特别困难的村党组织书记,要给予生活上的关心关爱。要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健康档案,定期组织村党组织书记进行健康体检。对离任的村党组织书记,要通过走访谈心、座谈交流等形式,鼓励自主创业,帮助协调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要积极征求他们对新农村建设、村班子建设、招商引资、抓好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重点工作推进、维护和谐稳定中的重要作用。二是探索社会保险机制。要结合实际,按照村党组织书记的贡献大小、任职时间长短及实绩考核等情况,不断完善村党组织书记参加社会保险的意见,做到退岗有保障,切实解决后顾之忧。三是建立报酬增长机制。在推行村党组织书记社会保险的同时,要建立健全村党组织书记报酬随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的自然增长机制。按照不低于当地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确定村党组织书记基本报酬,并探索报酬实行财政转移支付的办法。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业绩考核奖励制度。四是健全发展激励机制。适时拿出一定数量的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编制,面向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考试录用或公开选聘;各级“两代表一委员”推荐名额向村党组织书记倾斜,调动村党组织书记工作的积极性。每届可组织开展一次“创业富民好书记”评比表彰活动,从物质上、精神上对优秀村干部给予表彰和奖励。
3、注重监督体系,加强民主建设。
重点是要把好“六个关”:一是把好目标责任关。健全完善村党组织书记创业目标和岗位廉政的承诺、履诺和述诺制度。要对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集体经济发展、群众致富、民主管理、社会事业、实事工程、解决突出问题等方面提出年度目标与措施,并制订承诺履行计划,认真开展履诺。年底结合民主听证会,对履诺情况开展述诺,组织进行评诺评议,确保承诺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增强村干部服务新农村工作的责任感和工作动力。二是把好民主保障关。规范村“两委”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干部防范岗位风险、加强权力监督、保证权力正确行使的制度和机制。推进阳光村务,强化民主决策,健全村重大事务决策必须经过村党组织提议、村“两委”班子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的“四议”制度,充分发挥村纪检小组、村务监督委员会、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等作用,加强民主管理与监督,推进农村各项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制度化。三是把好经济审计关。要严格执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做好村财镇理工作,在村党组织书记离任前,进行任期财务清理和经济责任审计;充分发挥村民理财小组的监督作用,形成村党组织书记(经济合作社社长)呈报,村民理财小组批阅,街道财政经管部门审核,财务共管、责任共担的村级财务管理体系。四是把好村务公开关。抓好村务公约的落实,保障村民群众对村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把村财务、村级工程建设等情况作为重点内容,坚持定期公开、定向公开、定期反馈,接受群众监督。完善党务、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充分利用村务简报、远程教育网、远程教育手机报等方式,不断探索党务、村务公开的新载体、新途径。五是把好述职考核关。推行党组织书记年度党建工作述职制度。年初村党组织书记提出年度党建工作目标,年底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向街道党委进行述职,准确评价村党组织书记履职情况,并进行评议,评议结果与村党组织书记的待遇挂钩。对不重视党建工作、工作作风不实、履行职责不到位、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差、群众反映较强烈的,及时进行批评教育,经批评教育成效不明显的,坚决予以调整和处置。六是把好群众服务关。完善拓宽村级党员服务站、便民服务室服务功能,深化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和联系群众“五个一”(一卡、一会、一日、一访、一箱)制度,建立村党组织书记每周一次接待党员群众、每年两次走访党员和群众意见定期办理反 馈制度,积极为群众送技术、送信息、送服务、送文化、送关爱,帮助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架设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4、注重人员选任,加强队伍管理。
在村党组织书记选用上,继续积极探索切合实际的选用标准。一是拓宽视野,内选外引。“内选”,就是从本村优秀现任村干部、村级后备干部、致富能手、回乡知识青年、复员退伍军人、科技示范户中选拔优秀党员人才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外引”,就是在坚持标准的前提下,把那些外出务工经商的优秀党员、优秀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请回来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对情况复杂,一时没有合适人选的村,则可采取下派的方式,将街道机关优秀干部下派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二是把握重点,选优配强。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从优秀村干部中提、机关干部中派、优秀经营管理人才中挑、退伍军人中选等途径,把素质高、能力强、群众信的优秀党员选拔到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来,为优秀党员人才施展才华提供舞台。三是充实后备,动态管理。抓好村党组织部书记后备人才的培养。实行公开选拔、“三荐两考”(个人自荐、党员群众民主推荐、组织推荐和镇党委组织理论考试、考察)等形式,建立村干部后备人才储备库,尤其是按照“一职一备”要求,抓好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培养,及时调整充实,确保后继有人。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后备干部培训班,组织镇村干部与村后备人才开展导师帮带结对,引导他们投入实践锻炼,搞好传帮带,加快建立一支以各类致富带头人、复员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为主体的后备干部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