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数字报纸 浙江网视  浙江微博 民论坛 心志愿者 善广电 善数字报
新闻检索
 首  页   |   嘉善新闻   |   观天下  |  在线访谈  |  网  视  |  民生信息  |  专  题  |  活  动  |  图  吧
市民论坛  |  爱心志愿者  |   商  务  |  金融频道  |  微嘉善  |  热点话题  |  人  文  |  广  电  |  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向本网投稿   《嘉兴日报》嘉善版新闻热线:84311000 13758090000   嘉善电视台新闻热线:84211999
   频道首页 | 综合 | 时政 | 经济 | 三农 | 民生 | 人物 | 媒体看嘉善 | 图片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嘉善新闻网 > 社会新闻
辽宁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院内养鸡种大葱
2012年04月25日 14:29:09  嘉善新闻网  
 

    54年前,一柄青铜短剑的出土令这处原本在地图上很难找到的普通村落名扬海内外。而54年后,随着昔日的村落被拔地而起的高楼取代,留给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大墓陈列馆的只有一片杂草丛生的破败景象和满院儿的溜达鸡。那些珍贵的青铜短剑如今“沉睡”何处?好端端的展馆为何一闲数年?这些2600年前的瑰宝何时可以重见天日?4月23日,本报记者试图解开这些悬了多年的“问号”。

  网友慕名寻墓:一片破败

    近日,网友“走遍_辽宁”在博客称,因在导航中发现“郑家洼子青铜大剑墓”被列为沈阳名景,且离家不远,于是就想一探究竟,但没想到却是一次悲催之旅。

    根据导航的指引,他在离景点几百米处下了车,然后顺着导航的指引方向走去,也不知是把位置定错了还是导航半路发生了变化自己却没察觉,结果走向了离景点很远的地方,到了地方一看,竟是一片小树林,又问了一位路人也说不知道青铜短剑墓的位置,但他却说出了青铜小区的位置。

    转悠了一大圈儿后,网友“走遍_辽宁”终于找到了传说中的青铜短剑墓,但让他无语的是,门口的大铁门却紧锁着,门前悬挂的门牌已经发白,院内一片破败景象。

  省级文保单位:种着大葱

    为了验证这名网友的所见所闻,记者来到了位于于洪区大通湖街附近的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墓遗址。透过紧锁的大门,记者看到,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院子内竟散养着不少只溜达鸡,而在展馆的一侧,还种着好几垄大葱。展馆由于长时间闲置且无人维护,外墙皮脱落十分严重,不少处地方都能看见大片的红砖外露,与墙外一栋栋洋气的住宅相比显得极不协调。展馆前最显眼的就是两块石碑,其中比较新的一块碑,是2003年3月立的,上面刻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字样。

    负责看护院子的更夫告诉记者,这个展馆闲置至少有五六年了,而展品早已被转至别处保存,现在他的主要工作就是看着这个院子。

  短剑沉睡库房:安全考虑

    好端端的陈列馆为何一闲数年?沈阳文物古迹保护研究中心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诸多原因导致郑家洼子青铜短剑陈列馆闲置。首先,参观者太少,政府一直在搭钱。其次是安全跟不上,这是最终导致撤展的直接原因。

    “当时还没有保安的概念,陈列馆周边都是棚户区,职工值夜班时精神非常紧张,现在遗址周边环境虽然改善了,但陈列馆两侧都是大道,非常空旷,仍然很僻静,如果要重新开馆的话,首先就得修房子,然后重新设置建馆综合配套设施,说白了相当于重新建一个馆。”沈阳文物古迹保护研究中心的负责人说。

    如今郑家洼子青铜短剑陈列馆的展品都存放在库房内,库房的保存条件很好。

  如何弥补遗憾:寄望沈博

    “13000平方米就这么荒着,这是一种遗憾也是一种浪费,我们看着也着急,希望能呼吁社会力量关注。”沈阳文物古迹保护研究中心的负责人表示,他们曾经有过一个设想,就是把青铜短剑墓遗址改建成公益性的青铜短剑文化遗址公园,但后来可能由于资金问题,方案始终未能实施。而陈列馆闲置这些年来,除了个别学者打电话问问,就没有人再关心这里。相信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条件的改善,这些“沉睡”在库房的珍贵文物早晚有一天会重见天日,况且沈阳市博物馆早晚要建,这些文物将是沈阳市博物馆的主要展品之一。

    记者了解到,有关沈阳博物馆的概念早在“七五”时期就被提出,从2002年至今,建设沈阳博物馆的构想被一次次重提。如果沈博能建成,放在库房里的短剑与观众见面的日子就不远了。

  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墓

    1958年,在郑家洼子村北首次出土了包括青铜剑在内的27件青铜器。1962年和1965年在第一次发现古墓葬的地点附近又发现了一把青铜短剑和十四座古墓。这批出土文物经过鉴定,确定其年代是在公元前770-221年之间,即春秋末至战国前期。为保护郑家洼子遗址,1966年就地建起砖混结构棚厦。1985年沈阳市政府公布其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建立文物管理所和展厅,馆舍于1987年建成开放。全馆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340平方米,内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青铜短剑大墓复原陈列,即按照大墓出土时的原貌布列。第二部分为青铜短剑文化陈列,展出了沈阳地区出土的属于青铜剑文化类型的石器、陶器、铜器、骨器共计1000余件。2003年被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 沈阳晚报  作者 记者 白昕 摄影 李双琦  编辑 丁莹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专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
[进入论坛]  [好友分享]  [打印文章]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新闻排行  
我县招商引资交出满意答卷
大连一海湾出现蒸汽雾宛如仙境
中国民族第一区:老旧城区换新颜
建设法治中国 实现公平正义
伊研发新软件监控民众上西方社交网
9-10日全省将迎较明显雨(雪)天气
浙江多地迎来2013年第一场雪
毫不动摇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船上人家的“蜗居”生活
新闻特写:一次艰难的取票之旅
 
图片新闻   
百合花花香却不吃香
桥梁刷白美化
童画乐园学绘画 娃娃画啥自己挑
省农博会上,嘉善农产品战果几何?
中共嘉善县委宣传部主管 嘉善县广播电视台 嘉善县新闻信息中心联办
浙新办[2010]1号 浙ICP备09024527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  
视听许可证号:1105110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30198 | 广告经营许可号:3300008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