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丽的服装、协调多变的阵容、自信的舞步……昨晚,在陶庄镇文化中心内,汾湖社区的文艺骨干万小燕和队友们,正踏着音乐一遍遍排练爵士舞《架起我的帆船》。这个节目将在9月22日的’2012中国·陶庄第二届了凡善文化节开幕式上亮相。
能获得开幕式展演“入场券”,万小燕告诉记者,她们是过五关斩六将,从“千宅万户种文化”14个节目展评中脱颖而出的。今年以来,陶庄镇大力实施“千宅万户种文化”活动,推动“一村一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充实、壮大农村文艺队伍。百花齐放、争奇斗艳间,陶庄镇的文化发展实现了从量到质的跨越。
“如今,每个村都可以独立办一台演出,每个村都有好几个精品节目。”正如陶庄镇党委委员张琼说的,满足广大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陶庄镇实施“种文化”的最终落脚点。为了让民间文艺真正放开手脚,今年年初,陶庄镇出台了“千宅万户种文化”活动实施方案,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着力在深化拓展上下功夫。同时,作为了凡“善学”思想的发源地、“善文化”的传承地,在“种文化”过程中,陶庄镇各村(社区、养殖场)纷纷以“善文化”为主题创作精品节目。在8月30日下午举办的2012陶庄镇“千宅万户种文化”节目展评中,14个精品节目一一上演,汾南村的小品《撞人》通过展现生活中的小故事,宣扬“了凡故里·积善之乡”的美好品德,赢得阵阵掌声。
翔胜村村委会副主任张小珍桌上,摆放着“中秋月·翔胜情”中秋文艺晚会节目单,她正忙碌着协调9月27日晚这场演出的事宜。作为村里的文艺骨干之一,她告诉记者,20多名村文艺骨干将在这台晚会上表演8个节目。“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每晚都进行排练。”
张小珍告诉记者,“以前参与演出,基本上是村里选送一两个节目去,今年镇里让我们放开手脚,我们就积极充实文艺队伍,加强学习,编排新的节目。”今年以来,翔胜村举办的大大小小演出几乎平均每月一次。“每次有演出的时候,台下都坐满、站满了村民,大家都很喜欢看,我们也很有动力。”张小珍说。
如何保护本土传统文化、振兴地方文艺,也是陶庄文艺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近日,汾南村的文艺爱好者张春芳高兴地等着镇里举办莲厢培训班。为了将好的民间文艺传承下去,前不久,陶庄镇开办了莲厢培训班,发动、组织了各村(社区、养殖场)的150名文艺爱好者加入到培训班中来。作为该培训班工作负责人,陶庄镇成校老师邵前告诉记者,为了使莲厢这一优秀民间文化传承下去,在学员选择上,特别设立年龄在45周岁以下这条标准,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培训班将邀请县文化馆的专业老师进行授课,并请有丰富打莲厢经验的老人进行现场指导。“目前,我们正在制作莲厢棍,做好后就可开班了。”邵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