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网络爱心志愿者、“老娘舅”、“和阿姨”……近年来,无论是县级、社区还是村级层面,越来越多自发组织成立的志愿者队伍涌现出来,为传递社会“正能量”、化解基层矛盾奉献力量。如何看待民间志愿者组织?如何引导他们健康持续发展?
访谈嘉宾:县政协委员、姚庄检察室主任、县检察院办公室主任徐煜
县人大代表、天凝小学退休教师、嘉辰社区议事会主任许宏德
县政协委员、团县委书记匡平平
在徐煜看来,志愿者的定义很广,可以是开展专项志愿服务的“正规军”,也可以是调解基层矛盾的民间调解力量。“近年来,村、社区‘老娘舅’、‘和阿姨’等民间调解队伍不断壮大,成为司法调解的有力补充。”徐煜说,检察机关在处理案件时发现,社会力量有时比执法力量更能有效解决纠纷,司法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稳定,而民间调解志愿者的存在把化解社会矛盾的关口前移,将众多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徐煜也坦言,民间调解力量在法律专业性方面存在不足,他建议司法部门与社会调解力量建立更多互动机制,司法部门提供更多的法律咨询、服务、培训,帮助社会调解力量走向专业化、正规化,成为司法调解的延伸和补充。
居住在嘉辰花苑的许宏德说,魏塘街道嘉辰社区就有一支“和阿姨”队伍,她们在社区里发挥了很好的调解作用,作为业主也深有体会。此外,时常有一些大学生志愿者到小区里为老人提供服务、宣讲等,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对于这些队伍,许宏德认为,“和阿姨”队伍的成员主要是一些退休人员,年龄较大,在志愿服务时有些力不从心。大学生志愿者则受学业、年龄等影响,存在时间不充分、经验较少的问题。他建议,相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广泛动员,把身心健康、热心服务、遵纪守法并具有一定特长的人群吸收到社区志愿者队伍中来,充分发挥社区志愿者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另外,还可以通报表彰在志愿者服务中涌现出来的优秀群体和个人,对贡献突出的,要在新闻媒体上大力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帮助志愿者工作的良好氛围。他还认为,社区志愿者们要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
记者从匡平平口中了解到,目前全县在册志愿者共有3万多人,此外还有众多自发组织的民间志愿者队伍。匡平平表示,2012年,我县成立了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50多个成员单位参与其中。今年,在志愿者队伍稳定的基础上,团县委将志愿工作重点转移到整合、培育社会志愿者力量和打造以“善文化”为内涵的志愿服务品牌上。匡平平认为,人人时时处处都可以成为志愿者,志愿服务的发展目标就是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
如何引导民间志愿者力量健康持续发展?匡平平认为,最重要的是政府加大培育扶持力度。“如今的志愿服务更注重项目化、岗位化、专业化和常态化。”匡平平说,这“四化”正是团县委对民间志愿者队伍的引导方向,引导他们首先确定志愿服务主题,再按照主题招募志愿者,以项目带动志愿者队伍发展,有了固定的项目、队伍、人员和技能,才能实现常态化和实效化。匡平平还建议,加强对民间志愿者队伍的专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政府适当给予财政支持,为志愿者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等基本社会保险,吸引更多民间力量参与志愿活动;县级部门充分整合资源,加强沟通,形成合力,让民间志愿者队伍成为现有在册志愿者队伍的有力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