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新闻网2月25日讯 三三两两的工人在生产线的末端搬运零件、打磨配件,不见扬尘,不闻“哐哐”的刺耳噪音,脚下踩着的是整洁的绿色油漆地面。置身嘉善吉成铸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成铸造)的生产车间,让人很难相信这竟是铸造企业生产一线的环境。吉成铸造董事长秦国林指着车间内两条六七层楼般高的巨型生产线说,是“机器换人”换出了企业的发展新面貌。
吉成铸造前身为嘉善县合金球铁厂,属于劳动密集型低端制造企业。由于设备落后,即便开足马力生产的年份,年产值也仅7000万元左右,亩均产值130万元左右,一度被列为县里的淘汰项目。2011年,这家有着20年汽车零部件生产史的老牌企业,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毅然摒弃了以往的传统生产方式,在城西工业园建起了拥有较为先进技术装备和先进管理的全新企业,占地面积由原来的55亩减少到25亩。
“‘机器换人’后,用地、用人减少,产能、产值翻番。”秦国林告诉记者,公司花6800万元从丹麦、美国、德国、日本四国购进先进设备组合成两条生产线后,生产线用工人数减少了三分之二,生产效率却提高了5倍。年生产铸件能力从1万吨增加到2万吨。今年,公司计划在去年生产660万件汽车零部件的基础上,向“年产800万件”的目标挺进,产值预计实现1.5亿元,将超过其前身——嘉善合金球铁厂两年的总产值。更重要的是,该企业原来只能生产低端产品,如今能够生产高端产品,吸引国际著名汽车厂商找上门来,签订了长达15年的供货合同。
“机器换人”带来的效益远不止于此。“以前在厂里干一天,满脸满口都是黑的。现在,这种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吉成铸造的老员工说。另悉,“机器换人”前的2010年,吉成铸造每万元产值能耗978度,到2012年已下降为861度,降幅达到13.6%,能耗水平低于全县及全市同行的平均水平,在全省也处于领先水平。与此同时,由于企业生产实现了低污染、高产出、高附加值,吉成铸造已被省发改委及经信委认定为国家鼓励类项目。
短评:开年以来,吉成铸造马力全开的生产场景与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为“招工难”发愁的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让我们看到了“机器换人”的力量。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资源要素的日益紧缺,机械化和自动化,将会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在采用机器替代人工后,由于生产效率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提升、生产环境的改善以及相对于人的管理要简单得多的机器设备的维护,特别是再不受招工难的束缚,对企业而言就是一场脱胎换骨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