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跨的铁路桥下,一望无垠的田野弥漫着春天的耕耘气息。高铁列车呼啸而过,旋起的风掠过四月的芳菲,拂动水面的绿影。
这里保留着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风情,延续着传统的特色业态,混搭着时尚的新兴产业,正在奏响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的宏伟乐章。
不对传统产业简单说不端坐的熊猫、静立的小鸟、酷酷的“章鱼保罗”……在浙江恒科实业有限公司,参观者总会为款式多样、音质完美的多媒体音箱、苹果ipad、iphone音箱、无线蓝牙耳机驻足。作为嘉善民营企业代表的恒科实业,凭借不断的创新,从传统的电子电声代工企业变身为集设计、研发、制造和销售为一体的“准上市”公司,让小小音响唱出了“一声铸造传奇”的大戏。
“小狗经济”曾是嘉善民营经济的代表。然而,通过转型升级,如今,这些小公司却愈发强大。
六年前,当欧盟提出木地板“双反”调查时,嘉善木地板企业选择了悄然回避。“没有底气,更没有实力。”一位木地板龙头企业老总每每谈到此事总是神色黯然。
现如今,嘉善已经拥有中国加入WTO以来首次完胜美国“双反”的企业——浙江裕华木业有限公司。对于公司董事长金月华来说,这场“双反”战役的胜利是企业转型升级最好的证明。
木业是嘉善的传统产业之一,和众多木业企业一样,裕华木业曾以生产普通胶合板为主的企业,近些年一度陷入竞争力不强、市场份额不高、发展速度不快的困境。企业毅然走上转型之路,把20多台价值上千万元的刨切机统统淘汰,转投实木复合地板新品研发。去年春季完胜美国“双反”的经历,更坚定了向产业链高端行进的决心。金月华的决定,以退为进,浓缩着嘉善人面临新一轮发展的思考。
在嘉善的工业强县建设中,对于像木业家具这样的传统产业,明确将被整合提升。到2016年,木业家具产业规上产值力争超150亿元。
不让新兴产业落地维艰在县开发区的长江路东侧、台升路北侧,精迪敏科技产业园项目掀起的“4+1”特色产业园建设浪潮,正在席卷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据介绍,该项目总投资1.8亿美元,以生产移动通信系统设备、手持电子计算机终端和应用软件为主。投产后,亩均产出可达500万元以上,并将迎来约3000人的硕士以上学位的研究团队。
同样是这386亩土地,曾经的规划是建造一家传统木业企业,亩均产值150万元左右。现在,通过“退低进高”,腾退出来的土地作为了浙商回归重点项目——精迪敏科技产业园的用地。
退,是为了更好地进。同样的土地,不同的产出,不仅仅是换了一家企业、一个产业,而是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层转变;在退和进的抉择中,嘉善选择走集约发展、集群发展、集聚发展、创新发展之路,追求品质经济。
作为嘉善工业产业集聚的主平台,县开发区已经在产业转型道路上率先示范,以不足全县4%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占全县三分之一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他们通过“亩产值”倒逼企业升级转型,木业家具、五金机械、纺织服装等传统主业不断提升;通过腾笼换鸟、零土地招商等手段,新兴信息电子、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三新一高”产业加快集聚,迅速形成新的产业高地。
在长三角嘉善科技商务服务区、浙江省精密机械产业示范基地、中国陶庄循环经济城,同样的集聚、集群发展模式还在继续演绎;在中国归谷嘉善科技园、嘉善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不一样的集约发展、创新发展模式还在不断尝试……
不让“技术红利”擦肩而过
位于县开发区三期庐山路上的水商电子(嘉善)有限公司,去年一年的产值达1.8亿多元,土地的亩均产出为6000多万元,工人人均产出300多万元。该企业生产的数控设备控制装置相当于数控机床的“心脏”,其地位如同电脑的CPU。“以往,在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较多用到模具,产品有细节上的微调都要重新做一个。而现在,企业更喜欢通过向数控装置输入新程序,实现产品改动。”该公司董事、总经理马继平表示,他们瞄准的就是“机器换人”的大趋势。
马继平所说的“机器换人”恰是目前嘉善工业的一项重大战略转变。劳动力低成本竞争优势难以持续,在“以亩均论英雄”之后,我县又提出“以人均论英雄”,引导企业提高人均产出。据统计,2011年以来我县实施“机器换人”项目105个,涉及企业95家,累计投资43.81亿元,净减少用工5464人,全员劳动生产率平均提升约17%。
“机器换人,用地减半,产值翻番。”这是吉成铸造书写的传奇。该公司原先设备落后,只生产低端产品,年产值仅7000万元,亩均产值140万元,一度被列入淘汰名单。公司主动求变,从丹麦购进两条先进生产线,生产效率提高5倍,而且能生产高端产品,吸引国际著名汽车厂商上门合作。
据悉,今年我县继续加大对企业推进“机器换人”的政策扶持,资金奖励的最大增长幅度在30%以上。目前,县经信局已经制定出今年的“村题机器换人365专项行动”,即投入30亿元用于60个项目,力争减少人员50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