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毕业升入初中,这是孩子人生旅途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孩子在经历这巨大的飞跃和变化时,必然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学段衔接,帮助孩子度过适应期,使孩子尽快适应中学生活,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为此,学校在开学初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时就及早谋划。经过前期的精心筹备,5月10日下午,学段衔接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如期举行,我校迎来了干窑中学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和范泾小学的高段语文部分教师共20余人。
为了能在“小初衔接”研讨活动中找到契合点,教学研讨采用了“同课异构”的方式,选取了课外阅读材料高尔基的《童年》作为本次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我校陈娟老师、干窑中学裘真理分别演绎了《童年》的阅读指导课。陈老师采用图片导入和质疑导读的方式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而裘老师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的方式更给人一种理性感。与其说是两堂不同的教学风格语文课,更不如说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转型,同时更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小初衔接”的必要性。
观摩了小学、初中两堂语文课堂教学之后,三所学校的三十多名老师齐聚小会议室,进行了热烈而又精彩的研讨交流活动。围绕“小初衔接”这一主题,首先由两位执教老师进行说课,随后,三所学校的老师就“小初衔接”活动主题纷纷进行了评课交流活动。 “小初衔接”是一个复杂的话题。这次活动主要是通过在课堂中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习惯的转变来探讨学段衔接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