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春节,我都会给父亲一些贺年卡让他寄给亲朋好友联络感情,但父亲只会用两张,一张寄给北京的学者傅先生,一张寄给《工人日报》原美编叶春旸先生。父亲说叶先生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现在他退休了,更要寄张卡片问候一下。
父亲自学漫画,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以笔名乐丁在报刊上发表作品,上世纪80年代发表的数量达到了顶峰,作品在全国各地的报纸杂志刊出,其中就有知名度较高的《工人日报》。
当初的父亲在邮局工作,于是接触特别多的就是报刊,每当看到有漫画需求的报刊,他就开始投稿,那时候用的是信件的方式。父亲开始的作品是登在《嘉兴日报》、《嘉兴邮电报》等一些小范围的报刊上,再后来他就尝试向全国性的报社投稿。而当他第一次以业余作者的身份投稿到《工人日报》时,却有了不一样的收获和惊喜。
父亲说他已经不记得第一次向《工人日报》投的稿件是什么了,也忘记具体时间了,但他很清楚记得,那是一份退稿。在他特别没有信心地寄去稿件的一个月后,他收到了来自叶先生的回信。那是一个很普通的信封,里面是一张他寄去的画稿,但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与稿件同时寄来的还有一张信纸,是叶先生亲笔书写的,里面有对作品不足之处的点评,还有对作者的鼓励,父亲一下子精神振奋了,他似乎看到了希望。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投稿、退搞,经过叶先生无数次的点评、鼓励之后,父亲的作品《西游外传》终于在《工人日报》刊出了。不久之后,父亲再次收到了叶先生的回复,里面除了作品的原稿、刊登作品的报纸外,还有的依旧是叶先生亲笔书写的点评信件。父亲说,对于作品,叶先生可以说是每稿必复。在叶先生的帮助下,父亲的作品质量在那个阶段有了质的飞跃,也是在叶先生的帮助下,他参加了《工人日报》举办的一系列全国性的比赛,并获得了一些奖项。
父亲说,是叶老的帮助,让他打开了漫画之门,让他的兴趣得以发挥的同时,也证明了他这样一个业余作者的实力。父亲说,作为《工人日报》的美编,叶先生面对的是全国各地的作者,他的繁忙可想而知,而他能够和自己这样的业余作者交流创作,帮助自己提高,而且没有任何要求,是一种特别难能可贵的精神。
过年时节,父亲也同样会收获叶先生的祝福,叶先生寄上卡片的同时还会附上他创作的漫画,我想那是一份特别珍贵的友谊,在父亲心里,也在叶先生的记忆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