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小学地处嘉善县经济开发区(惠民街道),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这给惠民小学带来了大量的新居民子女学生。由2000年的不足20%,到2013年的76%,高峰时曾达到80%。如此众多的新居民子女学生就学给学校教学和管理带来了难度和压力,但是在惠民小学教师的眼里,无论新居民子女还是本地学生都是“嗷嗷待教”的孩子,从学校领导到任课教师上下一心,克服困难、摸索方法,探求共同提高、均衡发展之路。
一、把好教学关,让孩子们站在统一的起跑线。
在入学上,我校坚决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严格按照县政府和县教育局的招生要求,制定《惠民小学新居民子女学生招生简章》,在招生期间做好认真详细的登记工作和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受到了新居民子女家长的一致好评。
在教学上,我校各任课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提优、辅中、补差”一个都不能少。为了让新居民子女和本地学生一样获得相同的提高,解决新居民家长的后顾之忧,我校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后加强辅导,默默奉献。
同时逐步免除新居民子女学生的书本费,享受和本地学生同等的教育经费优惠政策,减轻了新居民家长的经济负担,让更多的新居民子女享受到本地公办学校的优秀资源。
二、把好素质关,让孩子们获得均衡的素质教育。
在抓好教学质量的同时,我校更加重视对新居民子女的素质教育。学校自搬入新校区改善硬件后,逐步开展社团建设,特别是体育艺术社团的开展,丰富了新居民子女的课余生活,培养了他们的艺术素养,提高了他们的身体素质,更是通过各类活动的参与给他们搭建展示的平台。近几年我校在县级“三好杯”运动会上取得骄人的成绩,团队中有80%~90%的新居民子女的身影。
三、把好育人关,让孩子们养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归根结底就是“人”的培养,欲教人先育人。我校特别重视对新居民子女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到《九九八十一个好习惯》再到《惠民小学师生一日常规》,“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已经成为惠民小学的特色教育。在课堂,我们教给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后,我们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每月评选“学习之星”“文明之星”,把优秀的学生挖掘出来,展示出去,让更多的学生向他们学习,与他们看齐。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活动,新居民子女学生已经完全融入到惠民小学这个集体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