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酷暑难当,却挡不住干窑中学学生学做“窑乡壶”的脚步,同学们如约来到学校陶艺操作室。瞧,他们搓泥条、敲泥盘时的不亦乐乎;刮壶嘴、捏壶盖时的小心翼翼;烧壶坯时的胸有成竹;用壶沏茶时的自豪欣喜,让人羡慕他们的动手能力和体验成功的快乐心情。
干窑中学把传承窑文化作为己任,依托地方特色,提炼地方文化,形成了“窑火传承”特色项目,项目建设至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师生多人次在县、市级劳技制作比赛中获一等奖;去年学生综合实践研究性成果《时间留给我们的故事》获嘉兴市第一名;学校被评为嘉兴市综合实践样本学校;我校青年教师钱晓蕾因为喜爱陶艺制作经常向专职教师万根寿老师讨教,加上自己的钻研,钱老师制作的劳技作品在县市频频获奖,良好的成绩受到了县市专家的关注,今年,嘉兴市通用技术教研员马中江老师破格收钱老师为徒。相信,在马老师的倾心指点下,我校又将拥有一个“实力派”综合实践专职辅导老师;今年7月,《南湖晚报》“成长周刊”整版报道了我校特色项目建设情况。
其实“窑乡壶”是我校2013年学生综合实践研究性课题,课题组组长万老师早在今年5月份就组织成员实施研究,暑期学生到校制作“窑乡壶”是课题实施过程中的一个活动,这种场景在我校综合活动研究中经常可见,这得益于学校领导高瞻远瞩,2013年我校坚持走综合实践校本科研和课程化建设之路。今年,学校新建了学生室内操作室,为综合实践整班授课创造了硬件。同时,学校又花大力气完善了《不熄的窑火》校本教材,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调整完善,增强教材可操作性和教学实效。目前,学校每周开设8节陶艺制作课、每班每周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 窑乡壶盛满的是师生浓浓的家乡情!相信,“窑乡壶”一定会在下学期嘉兴市学生综合实践探究成果展上再创佳绩;我校也一定会从“窑火传承”特色项目中提炼和归纳出学校特色,定位好学校的发展战略,更新理念、创新载体,续写干窑中学窑文化薪火相传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