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 部门介绍 | 应急救援 | 政策法规 | 震灾防御 | 地震科技 | 科普宣传 | 示范学校 | 地震文献
丁栅中心学校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计划
2013年12月24日 09:40:01 嘉善新闻网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科技教育工作,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防震减灾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让学生养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增强防震减灾意识,促进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目标任务

  1.充分认识防震减灾科技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建设,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运行机制。防震减灾科学技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培养中小学生的科技素质,提高中小学生的科技水平,适应科学技术和经济高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当前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把防震减灾科技活动作为学校整体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保证一定的资金投入,做到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2.把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和掌握科学方法作为科技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在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树立防震减灾科学精神和掌握科学方法,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科技发展史和防震减灾历史情况,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倡导他们学习优秀科学家为我国防震减灾科技事业拼搏奉献的精神。培养他们初步具有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实际操作和发明创造的能力。要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和鼓励学生向家庭和社会学习科技知识和科学方法,使他们在学习和传播科学技术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技素质。

  3.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强化科普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中除结合有关学科的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授各方面的基础知识外,要结合课程改革,在各类课程中不断强化防震减灾科技教育内容,逐步实现必修课渗透科技教育,选修课开设科技教育专题,活动课强化科技教育实践活动。坚持课内外、校内外防震减灾科技教育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保证必要的师资及课时,从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三方面推进防震减灾科技教育工作。积极探索防震减灾科技教育新方法、新途径,努力开创创建工作新局面。

  4.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富有创造性的科技教育活动。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要着重抓好学生防震减灾科技类活动课和课外、校外兴趣小组活动。注意科技活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增加有关现代科学技术信息、成果的内容,有意识地将地震知识、环境保护、能源、防震减灾等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科技课题渗透到创建活动中去。

  5.进一步加强震减灾科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确保防震减灾科技教育工作的开展。学校调动地震科技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积极支持防震减灾科技教师参加地震科技类课程进修,及时了解当今防震减灾科技最新动态,不断提高地震科技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辅导能力,确保学校地震科技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6.加强与地震科技系统的联系与配合。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及时了解防震减灾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及趋势。经常与定远县地震局和科技局联系,适时组织学生开展科普教育,以拓宽活动场所,丰富活动内容。主动争取地震科技部门的支持和帮助,邀请科技专家到中小学作防震减灾科普报告,指导科技活动,进一步提高科技教育水平。

  7.加强对地震科技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指导。学校要求教师结合实际开展地震科技教育的理论研究,解决防震减灾科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中小学防震减灾科技教育活动健康、持续、稳定发展,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实施。

  三、主要措施

  (一)成立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领导小组

  组长:徐斌

  副组长:姜建忠王海林

  组员:朱红元、褚蓓萱、陈娓、李渊、潘建彪

  职责:

  1.积极开展对学生的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高学校师生防震减灾的自觉性和抗御灾害的能力。

  2.负责与各有关部门应急机构保持联系,上报校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教育的情况,通报有关部门应急机构抗震救灾行动情况、协调本校与上级有关部门应急机构行动方案,了解、汇报应急工作进展情况,传达上级文件的精神。

  3.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各部门工作的协调、调度,对内对外联络。

  (二)地震应急领导小组下设7个分组:

  1.指挥组

  组长:姜建忠

  组员:各科室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

  职责:

  负责指挥协调,及时掌握情况,并向领导小组汇报,贯彻传达领导小组的命令,组织有关各组人员按预案对现场进行果断处理,并调配人力、物力资源,进行抢险救灾。

  2.报警组:

  组长:杨一锋(总务主任)

  组员:沈一帆、李秋磊

  3.疏散组

  组长:朱红元(副校长);

  组员:褚蓓萱、陈娓、各班班主任、各上课教师。

  职责:

  在现场指挥下坚守岗位,依据预案措施及疏散路线、顺序有秩序地进行疏散全体师生到安全地带,疏散过程中,避免拥挤踩踏,以保证全体师生快速、安全地撤离现场。

  4.医疗救助组

  组长:李微(团支部书记)

  组员:蒋宇明丁莉

  职责:

  明确职责分工,准备医疗器械和药品,负责将伤员运送到指定安全区并进行简单救治后送往就近医院进行救治。

  5.安全保障组

  组长:姜建忠(兼)(副校长)

  组员:王海林、顾春燕、李渊、沈岳林

  职责:

  调集有关人员、车辆和抢险、救灾物资,协助其他工作组输送救援人员和受灾伤病员。迅速排查,学校电力、饮水、通讯和其它公共设施受灾情况,根据灾情,组织抢修,保证学校供电、供水、通讯畅通。负责维护学校内出入口秩序,做好消防治安力量的准备,了解校内各区域的情况,加强巡视。维持避难场所秩序,做好家长的接待和协调工作。负责搭建帐篷和应急厕所。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6.宣传统计组

  组长:潘建彪(校务办主任)

  组员:卜凤琴、学生会广播员

  职责:

  开展地震知识和预防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师生的防震减灾和自救互救的能力,根据市区地震局的震情预报,做好宣传工作,并认真做好地震的调查、上报工作,为地震灾害的快速评估做好准备。

  7.善后处理组:

  组长:左文骥(副校长)

  组员:沈跃英、肖友明、徐建新

  职责:

  负责安抚伤员及其家属的情绪,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火灾事故的调查、赔偿工作。

  (三)建立、健全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活动制度,

  根据地方特色,结合校本课程和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组建校级防震减灾科技兴趣小组,班级科技兴趣小组。主要包括:(1)防震减灾科普活动管理制度、 (3)防震减灾科普活动制度、(4)防震减灾第二课堂管理制度、(5)防震减灾科普活动考核制度、(6)兴趣小组活动制度。

  1.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青少年防震减灾科技教育工作会议,听取防震减灾科技教育活动工作汇报,并有一定数量的地震科技活动经费支持。

  2.学校有专职或兼职地震科技辅导员老师,辅导员负责全校防震减灾科技教育和科技活动,并做到学期有计划、日常有活动、期末有总结,防震减灾科技教育、科技活动成绩突出。

  3.学校创造条件,建立地震科普试验、示范基地,实验室,图书室,为青少年课外活动,创造良好的科普氛围,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青少年防震减灾科技活动。

  4.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青少年地震科技创新大赛、科技作品展评活动、模型竞赛等活动。

  四、创建活动计划:

  创建活动起止日期2013年1月—2013年12月

  (一)立项、准备阶段(2013.1—2013.2)

  阶段研究目标: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2.资源评估,需求分析,确立目标。

  3.创造条件,建立防震减灾科普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创造良好的地震科普氛围。

  预期阶段研究成果及成果形式:问卷调查;实施方案;建立防震减灾科普试验、示范基地,实验室,图书室,邀请省、市地震部门领导、专家参观指导,争取给予大力支持。

  (二)探索、尝试阶段(2013.3—2013.8)

  阶段研究目标:

  1.建立、健全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活动制度。

  2.根据地方特色,结合校本课程和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组建校级防震减灾科技兴趣小组,班级防震减灾科技兴趣小组。

  3.领导小组审核。

  4.开展师资培训。预期阶段研究成果及成果形式: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活动制度;组建校级防震减灾科技兴趣小组,班级防震减灾科技兴趣小组,开展有效工作活动。

  (三)完善、实施阶段(2013.9—2013.11)

  阶段研究目标:

  1.开展防震减灾科技兴趣小组活动。

  2.学生创作地震科技小制作、地震科普只是宣传板报、科普知识竞赛征文。

  3.结合四川汶川大地震,开展参观调研活动,提高防震减灾意识。

  (四)总结、推广阶段(2013.12)

  阶段研究目标:

  1.成果与经验、问题与反思。

  2.撰写“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设研究”的科研报告。

  3.全面评价成果,不断总结提高。

  我们坚信,通过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一定能够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目的。这对增强广大师生自觉识别地震谣传,掌握防震避震技能和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带动全社会提高防震减灾意识,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顺利进行,必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来源 嘉善县地震局  编辑 张建平  
[进入论坛]  [好友分享]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内容提供 嘉善县地震局   技术支持 嘉善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