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姚庄镇北鹤村的银辉食用菌生产基地上,工人们正在建造2000平方米的厂房。负责人姚其熊告诉记者,厂房将用于明年双孢菇的周年化生产。“今年年初我投资近千万元用于工厂化模式种植杏鲍菇,虽然投资成本比传统模式要高很多,但杏鲍菇一年四季都能生长,不受外界因素影响,我认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今后发展的趋势。”姚其熊说。食用菌是我县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目前全县的种植面积已达到全省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我县食用菌的复种面积为4500万平方尺。
59岁的姚其熊原先从事建筑行业,从去年开始种植双孢菇和杏鲍菇。“起初我只种双孢菇,但从市场上的反馈信息来看,杏鲍菇的商品价格更高,于是我在种植40万平方尺双孢菇的基础上,又种植了3.15万平方尺杏鲍菇,接下来我还想引进其他的菌类,发展多种菌类种植,以获得更好的效益。”姚其熊说,由于双孢菇种植仍采用传统模式,产量低、效益差,因此,今年下半年他又投资300多万元扩建了厂房。
“届时双孢菇生产将实现周年化不间断,从现在生产情况来看,双孢菇的单产有望达到每平方尺3公斤以上,比改造前每平方尺提高2倍多。”姚其熊介绍,以前每个菌房的翻堆、上料、刮平等工序都需要人工作业,10个人需要干8个小时才能完成。而现在采用机械操作,3个人6个小时就完成了,省工又省时。
姚庄镇农技水利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李伟表示,在姚庄镇的政策激励和扶持下,越来越多种植大户开始转型升级,该镇食用菌品种日益丰富。嘉善银水庙果蔬专业合作社社长丁文峰专门从事双孢菇栽培,这两年,他着力改变传统种植方式,辐射和带动农户发展现代食用菌种植业,力求实现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丁文峰告诉记者,虽然我县是食用菌生产大县,但目前依然以传统的手工劳作为主,消耗了大量的劳动力,而双孢菇每年的生长周期只有6个月,此外,由于菇农分散堆放培养料,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这些不利因素严重阻碍了我县食用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近段时间,丁文峰正在规划建设一个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园,以提高食用菌产业的科技含量,彻底改变我县的食用菌传统种植方式。除此之外,姚庄镇越来越多的食用菌种植户也开始往周年化生产模式靠拢,他们表示,跟传统模式相比,周年化生产模式可以确保在不适宜种植食用菌的6、7、8、9月高温天里也能有收获,明显提高经济效益。丁文峰、姚其熊等新一代的菇农正积极出谋划策,研究菇房环境控制系统,并以此争取财政专项补贴。“如果菇农能享受到这一补贴,就能减轻不少资金压力。”姚其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