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嘉善新闻 | 网视 | 商务 | 人文 | 金融 | 旅游 | 民生帮帮帮 微嘉善 | 话题 | 访谈 | 活动 | 论坛 | 图吧 | 爱心志愿者团队
以“五水共治”体制机制创新打造一支“治水联军”
2014年01月14日 10:20:10

  要进一步加强水利设施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水源地保护工作、要进一步开展好河道清淤工作……在今年“两会”上,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为主要内容的“五水共治”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虽然代表、委员的建议侧重点各有不同,但都无一例外地突出了区域协作、部门联动的治水理念,打造一支“治水联军”的呼声很高。

  治污水是“两会”期间代表、委员提得最多、最集中的话题。在去年治水工作中,“三改一拆”、打捞水葫芦、河道清淤等工作给县人大代表阮利娟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说:“治污水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以农村为例,治污水要通过‘三改一拆’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通过打捞水葫芦,确保河面保洁,同时近些年河床抬高又提醒我们要加大河道清淤力度。这就要求农经、水利、环保等多部门协同推进。”

  水体的流动性决定了治污水不是单个镇(街道)或者某个部门一家的职责,更需要树立区域协作、部门联动的理念。在今年红旗塘治理中,上游的天凝、西塘、干窑三镇控制拦截水葫芦,下游的姚庄镇打捞围剿水葫芦,形成了围追堵截之势。姚庄镇政协委员联络室副主任陆振评建议,在治理类似红旗塘这样的流经行政区域较多的河道时,我县应更加注重区域协作,除镇与镇之间的协作外,还应尝试县与县之间的协作联动。据了解,目前我县正在酝酿制定“五水共治”体制机制创新相关工作意见,建立统筹规划机制已成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去年,“菲特”台风来袭极大地考验了我县防洪水、排涝水的能力,针对本次抗击“菲特”台风中出现的问题,民建嘉善县总支在“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建议县委、县政府针对老集镇、老农业区出现的水利设施老化情况逐步开展更新换代工作。这一提案也引起了县政协委员孙军的共鸣,曾奋战在抗击“菲特”台风一线的他建议,按照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更新农田水利建设标准,真正将农业和水利事业整合起来,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更加符合嘉善农业发展现状,能在防洪水、排涝水方面切实发挥作用。

  县人大代表周银良是一名“老环保”,他在“两会”上高度关注保供水这项工作。

  周银良说:“太浦河水源地受上游水质、来往船只、沿线公路影响较大,政府部门应该加大水质净化设备投入,并进一步加强备用水库建设。”在老周看来,真正要做好保供水工作绝不能只局限于水源地保护工作,还应配合自来水管网升级更新工作。他说:“老集镇、老旧小区的自来水管道普遍老化,会对供水途中的自来水造成二次污染。这就需要住建、水务等部门协同配合,逐步对符合条件的旧管网进行升级换代。”

  记者从县治水办了解到,除代表、委员们建议的内容外,我县“五水共治”还将突出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以治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建设美丽浙江”这一要求。除区域协作、部门联动外,不同产业领域的治水工作也将进行联动,倒逼企业乃至整个产业转型升级。据介绍,今年,我县将实施工业污水达标纳管、喷水织机废水专项治理等工程,进一步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

  代表、委员们普遍关心的是,相关部门监管能否到位、部门工作会否出现推诿扯皮等现象。对此,我县正在探索的行政综合执法改革或将提供一个很好的解决途径。县人大代表盛丽霞表示:“只有加大基层治水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才能真正做到谁污染就治理谁。”县政协在大会期间收到的部分提案也建议我县可以借助行政综合执法改革这一契机,整合涉水部门执法权,打造一支涉水联合执法队伍,真正使“五水共治”从机制上得到根本保障。

[关闭窗口]
设计制作 嘉善新闻网 2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