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0月份,趁着工作间隙,姚庄镇姚庄村的村干部对墙上的标牌等进行集中清理,还村部墙面一个“清白”,这源自当地正在开展的村级组织“松绑减负”工作。经过半年多的梳理、分析,近日,嘉善县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涉村(社区)考核、创建等事项的通知》,着力解决村级组织考核创建负担越来越重的问题,让村干部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走访联系群众。
在农村采访,总会听到一些干部反映“基层苦,基层累,基层难”,越是到基层,工作负担、考核压力往往越重、越大。嘉善县在之前的调研中发现,村级组织存在“三个多”现象,即考核创建多、台账资料多、标牌及上墙制度多。一个村往往有50项考核创建任务,近20个部门需要建立台账,30块标牌、40项上墙制度……如此繁重的工作负担,不仅令基层干部疲于奔命、身心俱累,老百姓也未必满意,用他们的话讲:“如今的村干部,虽然知识能力在增强,但与我们接触的机会却越来越少了。”
干群之间见面少、见面难,甚至有的村干部自己都在年底总结中承认“下基层不够”,村级组织的这种“机关病”令人担忧。诚然,这些年各地在村级组织“去机关化”上下了不少工夫,但由于考核创建负担过多、过滥的问题没有解决,成效一直不太明显。村干部仍旧是“天天坐班”、整理材料,把精力花在“对上”方面,缺少足够的时间进村入户,与群众拉家常、问冷暖。这种情况一久,势必造成干群之间情感上的疏离,村民不买干部的账,新农村建设、新社区管理、治安维护、邻里调解,哪一项工作都难以开展,都可能遇到阻力。
可见,要想根治基层干部的“机关病”,让干部与群众重新打成一片,其前提是干部得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换言之,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只是“去机关化”的第一步,其最终的落脚点在于推动工作作风转变,引导村干部深入联系服务群众。当然,基层“减负”并不会必然带来为群众服务的“加码”,要想打通这一“减”一“加”之间的“旋转门”,还需要有相关监督约束、考核评价制度的完善。
如何使“闲下来”的村干部愿意走出机关门、走进农户家,自觉地将时间用到服务群众上面?如何令这种干群间的互动机制化、定期化、长久化?在嘉善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之后,我们期待能有更进一步的改革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