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水域面积70多平方公里,河网密布,水情复杂。按照“五水共治、治污先行”的要求,我县对境内“三河”(臭河、黑河、垃圾河)的具体位置、长宽度、起止点、周边排污口等开展“地毯式”排查,重点查清污染源,建好户口本。目前,已初步查明重点“三河”141条,长度约133.4公里。
县治水办主任朱军表示,“五水共治”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工作任务要求县、镇两级制作污水管网分布、黑臭河道和垃圾河整治、出境断面污染治理“三张图”,实行挂图作战、挂牌公示、限期治理、一抓到底。
这段时间,家住青龙桥港附近的李雪峰隔三岔五就会去青龙桥港附近转一转,看看青龙桥港河道整治工程的推进情况。细心的他注意到,最近青龙桥港东侧竖起了两块公示牌——“清三河”行动公示牌、小河流治理项目青龙桥港和日晖桥港河道整治工程建设公示牌。公示牌上,青龙桥港整治工程的总体布局、实施步骤、建设时间等信息一目了然。青龙桥港的河长、责任部门和监督电话也都一清二楚。“这不仅便于群众了解河道整治工作推进情况,也为我们参与监督提供了渠道。”李雪峰说,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政府治理河道的决心。
挂图作战、挂名公示、挂牌治理的“三挂”机制,清晰地绘出了青龙桥港河道整治攻坚战的路线图,让治水现场成为锻炼干部的主战场。“用公示牌的形式公开河道整治措施、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让市民充当‘监督员’督促治理任务,对我们而言既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动力。我们将在群众的监督下,确保河道治理工程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魏塘街道嘉辰社区党委书记、青龙桥港责任河长杨成刚说道。
今年1月,青龙桥港河道整治工程开工建设,计划通过对青龙桥港及其4条支流进行河道疏浚、岸坡整治、水系连通、生态修复等措施,恢复河道功能,提高行洪排涝能力,改善水环境。随着青龙桥港河道整治工程的推进,该河道的面貌已焕然一新。
“推出‘三挂’机制,就是要营造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破釜沉舟、攻难克坚的浓厚治水氛围。”朱军表示,要以治水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责任化、责任明确化的倒逼机制,确保“五水共治”出成效。 据了解,2014至2016年,我县计划投入约60亿元、实施55个工程项目。其中,治污水已安排20个治污项目,投入15.5亿元;防洪水、排涝水已安排10个项目,投入24.46亿元;保供水、抓节水安排7个项目,投入6.04亿元。同时,还安排了垃圾处理等7个相关项目、11个绿化项目,共计投入11.38亿元,统筹推进“五水共治”工作,全面提升“五水共治”的整体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