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25亩葡萄园安装喷滴灌设施、注册成立阿娟家庭农场、准备为自家葡萄申报商标……10月16日,我县发放全省首批农村产权综合抵押贷款,手握28.5万元贷款的姚庄镇展幸村阿娟农场负责人徐娟底气十足,她说:“多亏有农村产权综合抵押改革,我不用担心资金问题了!”
今年,我县启动了以农村集体经济股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和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经营权“三权三抵押”为核心内容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并将罗星街道李家社区、姚庄镇展幸村、桃源新邨作为试点先行先试。虽然三大试点单位侧重点各有不同,前期主要通过“一权一抵押”方式稳妥推进,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农民手中普遍握有“两权”甚至“三权”,我县相关部门、试点单位及金融机构创新提出了农村产权综合抵押改革思路,以抱团式改革模式不断拓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度。
县农商行、农行等涉农银行全部推出了“三权”综合抵押贷款业务产品,农户可以任意用手中“三权”或“两权”进行综合抵押,获得银行无担保、低利率贷款。10月16日,县农商行和农行率先在展幸村发放共计“三权”综合抵押贷款74万元。其中,选择同时抵押手中“三权”的徐娟更是成为全省享受农村综合抵押贷款“第一人”。
抱团式改革让农民享受到的是集群化改革“红利”。今年10月初,因新一轮葡萄种植急需申请贷款的徐娟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担保人,只能到村部“搬救兵”。考虑到徐娟手中有承包地、有集体经济股权,还有桃源新邨两套住房,展幸村党支部书记郁阿大建议徐娟可以尝试抵押“三权”。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徐娟和县农商行信贷员取得联系,希望以4股集体经济股权、25亩土地流转经营权和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进行综合抵押。让她没有想到的是,短短两个星期,她就以手中“三权”抵押获得28.5万元的“三权”抵押贷款,也无需再找担保人。更让徐娟高兴的是,农村产权综合抵押还给予她利率方面的优惠,她粗略一算说:“每年能省下近2000元。”
由于“三权三抵押”涉及“三权”覆盖面较广,该项改革内部“三权”形成集群的同时,还逐步将农房改造集聚深化工作、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等事项纳入“集群范围”,进一步拓展改革领域。桃源新邨采取的是“生产上以村管理为主、生活上以社区管理为主”的“双重”管理模式,确保农户仍在原行政村享受农业生产、集体经济股权分红等政策,这就决定了徐娟等人在“确权到人”的同时实现“权随人走、带权入城”。
桃源新邨曾经的“当家人”、如今姚庄镇农村产权改革试点的“实践者”顾怀红说:“对像徐娟这样的农户来说,‘三权三抵押’就是他们手中的‘贵宾卡’,创业需要资金时可以方便快捷地‘刷卡’。就现实意义而言,‘三权三抵押’实际是对农房改造集聚工作的深化延伸,同时也有助于农民市民化和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
对我县金融机构而言,“三权三抵押”也将逐步改变农村金融工作现状。单就贷款角度来说,农村贷款告别了以往信用贷款、担保贷款等模式,以产权为基础的“三权三抵押”有助于降低银行信贷风险,更好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县农办副主任王枕旦表示:“在制度设计上金融机构在贷款之前层层把关,既要考虑到速度,又要考虑到质量,这样能确保把这一块风险控制到最低程度,并将我县深化农村改革过程不断予以深化完善。”目前,我县4家涉农银行均全面参与“三权三抵押”改革工作,已办理涉及“三权”抵押贷款80单,累计发放贷款总量1.27亿元。
据了解,我县将在近期召开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大会,在全县范围内稳步推广“三权三抵押”改革模式,让全县农民更多、更好地均等享受农村改革“集群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