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新闻网·首页      新闻  |  网视  |  商务  |  人文  |  金融  |  旅游  |  民生帮帮帮  |  微嘉善  |  话题  |  访谈  |  活动  |  论坛  |  图吧  |  爱心志愿者团队  |  新闻发布平台  |  嘉善广电  |  嘉善数字报  |  投稿
当前位置 嘉善新闻网 > 专题 > 2015年两会专题 > 代表委员行动 >文章内容
代表委员热议“无违建”创建——拆违要“快” 防控要“严”
2015年02月06日 10:55:14 嘉善新闻网 

  报告摘要:2014年,我县全面启动“无违建”创建,出台违法建筑认定与处置实施办法,拆除各类违法建筑210.4万平方米。2015年,全力推进“无违建”创建。

  

  网友提问:开展“三改一拆”以来,大量旧住宅区、旧厂区和城中村旧貌换新颜,违法建筑行为得到有效遏制。那么如何才能拆违,并让违建的势头不再卷土重来呢?

  

  代表委员解读:

  县人大代表魏塘街道虹桥村党总支书记张雪林

  县人大代表西塘镇红菱村党总支书记王掌林

  县政协委员大云镇政协委员联络室副主任蒋爱珍

  县政协委员罗星街道政协委员联络室主任李云华

  

  奖励机制措施在“惠”字

  2007年,虹桥村整体拆迁,从2009年开始,村民们陆续住进虹桥新区。现有700户人家,常住人口2300多人,外来人口7000人左右。2010年开始,在入住率逐步提高的同时,村里开始在农户房前屋后种植绿化,由村民进行日常养护。

  由于大部分农户都会将一些空余房子用作出租,久而久之就会有人搭一些小的彩钢棚,这种违建一旦形成就难以治理,村民之间还会因为经济利益驱使,相互模仿。因此,虹桥村及时制定了一些奖励机制,小户的村民养护5平方米绿化,每年奖励400元,大户的村民养护9平方米绿化,每年奖励600元,自家房前屋后没有乱搭建的还有一笔奖励。这样一来,村民都自觉护绿守绿,也不会将绿化铲掉乱搭建,一举两得。

  针对“无违建村”的创建活动,张雪林建议,对各村拆违、控违工作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对创建成为“无违建村”的行政村给予一定的奖励,在创建工作完成之后,镇(街道)对各村控违禁违工作建立“一月一检查,一季一考核”的常态管理机制,作为各村的日常工作考核。

  堵疏结合方法在“活”字

  西塘镇红菱村是一个纯农业村,去年以来,该村接到村民举报或村干部自行发现疑似违建共十余起,除1起涉嫌违建被紧急叫停施工外,另外几起都属于危房改造范畴,办理相关手续便允许施工。

  王掌林认为,村民为争取经济利益而冒险进行拆后重建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的法律意识已有了明显提高,加之巡查发现后及时明确违建与否,给一些观望的村民一个明确答案,好过处理不及时或听之任之,造成极坏影响。因此,王掌林建议采取堵疏结合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违法建房行为。首先,有关部门要做到政策合理透明,让群众知道哪些建设行为违法,哪些建设行为经审批即为合法,让群众心里有数,不参与违建行为。其次,严格执法,有力控违,对违法建筑进行不间断的查控,做到双休日不停歇,一经发现就予以查处。

  建章立制落实在“长”字

  “无违建”创建是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既要打好歼灭战,更要打好持久战,要从健全长效机制入手,坚持长期抓、持续抓、反复抓,实现长效化管理。

  蒋爱珍认为,首先要建章立制,通过建立健全党员干部“零违建”报告制度、巡查监督制度等各类工作制度,严明工作纪律。在大云镇的“三改一拆”中,很多党员干部带头自拆,起到了模范表率作用。此外,还要健全依法治违的长效机制,防止把“三改一拆”当作一阵风,否则违建又会冒头。对违法建筑的监管,应该作为一种常态来抓,责任明确到单位、到人。对违法建筑的查处,要进一步加强综合执法,确保不再出现新的违建。

  在“无违建”创建工作中,更要引导全民参与,通过全民常态化的监管,布下违法建筑防控的“天罗地网”,让违建无处藏身。最后,在拆后工作中,要强化利用,积极探索建立违法建筑防、控、打和拆后复绿、拆后建设等各项机制,确保违法建筑拆后土地利用率,真正实现改善环境、服务民生、促进经济的总体目标。

  拆后服务重点在“转”字

  如何把握拆违后的发展新机遇是李云华一直思考的问题。多次走访农村后他发现了一个普遍问题:违法建筑拆除了,但是有些原违建地块上因为碎砖块等建筑垃圾没有及时处理,乱糟糟一片,复耕复绿更是无从谈起。问及原因,村民都为没有解决出路而伤神。

  要想巩固拆违成果,李云华认为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尽快解决拆违后的建筑垃圾并将土地利用起来,实现复耕复绿或建设公共设施。李云华说,现在全县各镇(街道)对此的做法和处理进度不一致,全县层面上亦没有统一的政策引导,因此,希望政府将这一共性问题尽早摆上议事日程,对拆后土地及时进行清理,充分结合乡村规划和周边群众的民生需求,将拆违后腾出的空间利用好、建设好。违法建筑拆除以后,原本依附于违建的一些家庭小作坊失去了生存空间,这部分人的再就业问题需要及时解决。各级各部门只有想办法解决了他们的再就业问题,“拆后重建”也将不会发生。

 来源 《嘉兴日报》嘉善版  编辑 董玲珠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专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
[关闭窗口]
制作 嘉善新闻网 2015.1.31
两会动态 两会视频 议案提案聚焦 图说两会 两会访谈 两会资料 两会微话题 报告亮点解读 代表委员在行动 专题首页 嘉善县广播电视台 嘉兴日报嘉善版 嘉善新闻网 嘉善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