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数字报纸 浙江网视  浙江微博 民论坛 心志愿者 善广电 善数字报
新闻检索
 首  页   |   嘉善新闻   |   观天下  |  在线访谈  |  网  视  |  民生信息  |  专  题  |  活  动  |  图  吧
市民论坛  |  爱心志愿者  |   商  务  |  金融频道  |  微嘉善  |  热点话题  |  人  文  |  广  电  |  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向本网投稿   《嘉兴日报》嘉善版新闻热线:84311000 13758090000   嘉善电视台新闻热线:84211999
   频道首页 | 柳州采风 | 节庆活动 | 书画摄影 | 和谐人文 | 文体设施 | 非物遗产 | 文保单位 | 民间文艺 | 嘉善名人
 
您现在的位置 嘉善新闻网 > 人文频道 > 人在嘉善  
王掌林:农业村也能实现“机器换人”
 

  西塘镇红菱村是个纯农业村,王掌林作为村党总支书记,在他带领下,这几年,村里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的红菱村,育秧有育秧中心,播种用插秧机,烘干有专门的烘干设备。使得传统农业劳作都被洋气的现代化机械所替代。本期百姓故事,我们就来认识这位让农作实现“机器换人”的村支书——王掌林。

  王掌林农民出身,对秧苗病虫害有一定了解,平时经常会到村里的育秧中心查看秧苗,发现问题就会想办法解决。他说,种田一定要自己懂,自己不懂全靠别人是不行的。

  红菱村的育秧中心建成于2014年,共有4亩多地,秧苗都被分块、分品种、分时间育秧。等育秧结束,再一块一块地安装插秧机上,就可以在农田里机插秧了。而且为了运输方便,王掌林还叫人在育秧中心的大棚里修了路,现在三轮车都可以到田里,秧苗可以直接到插秧机上,中间省掉的环节多了。本来起码有四五个人装车,现在两个人可以全部解决。

  老家安徽的向泽永在红菱村承包了200亩地种植水稻和小麦,他告诉记者,村里育秧中心育秧的这个服务让他觉得很贴心。

  王掌林说,红菱村是纯农业村,种植大户多,2013年,村里申报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嘉善县红菱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1年多时间里,他和其他村干部们一起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去争取项目,在具体实施上也遇到了很多困难。由于涉及承包田、自留田,宅基地,有的农户能理解的,都会配合,而不理解、不配合的,就要跟村里说条件,要补偿、要赔偿。好在村里还有一批老党员,王掌林就让老党员发挥作用,去每个片区帮忙做工作,最后,问题都解决了。

  2014年,红菱村成功申请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开始大力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如今沟渠、道路、机埠、桥梁、水闸等设施都得到了改善,现在许多农业现代化机械设备被运用到了传统的农业劳作中。种田都用拖拉机、耕作机,一台机器可以省掉五、六个人工,农业上也实现了“机器换人”。

  种植大户向泽永说,现在车子到田头,不用从别人的田里走过了,关键还是村里的路修得好,在这里干活他感到很开心。

  王掌林今年53岁,2008年当选为红菱村村委会主任,2011年又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多年来,在他和其他村干部们的努力下,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水稻产业提升项目,以及地力提升工程,使得全村的农田基础设施和土地质量都得到了有效提高。

 来源 嘉善广播电视台  作者 记者 洪瑾 熊冰 高敏慧(驻地)  编辑 董玲珠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专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
 
中共嘉善县委宣传部主管 嘉善县广播电视台 嘉善县新闻信息中心联办
浙新办[2010]1号 浙ICP备09024527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  
视听许可证号:1105110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30198 | 广告经营许可号:3300008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