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嘉善新闻网  >  嘉善新闻  >  民生

报刊亭卖起烧烤 文化风景线何去何从
 2016年02月19日 09:34:57 嘉善新闻网
  

  “原本展示精神食粮的报刊亭变成了临时‘厨房’,烟雾弥漫到街道上,食客们大声喧哗,这样的画面实在和报刊亭格格不入。”近日,网友“碧落三生石”发帖称县城环西南路的一家报刊亭夜晚兼职卖烧烤,不仅淡化了城市书香味,也有损市容市貌。

  作为精神文明窗口的报刊亭竟“变身”烧烤摊,引发争议,不少网友跟帖认为,如今报刊亭的书香氛围淡了,商业气息浓了些。“如果不靠卖饮料这些商品撑着,报刊亭早就倒闭了。”县城中山路上一报刊亭经营者王阿姨一语道破了这个行业的艰难与尴尬。

  

  夜幕下报刊亭“变身”烧烤摊

  在环西南路,记者看到网友反映的那家报刊亭的门敞开着,里面成了临时摆放食材的“厨房”,原本用来储藏冷饮的冰柜内塞满了各种烧烤食品。紧挨着报亭的夜排档烟雾缭绕,一名烧烤师傅熟练地烤着烤串,浓烟被一台大风扇抽排到了街道上,附近的空气中弥漫着孜然味。“在这里吃,还是打包?”一名男子招呼起记者,顾客大多是附近企业的工人。交谈中,负责烧烤的师傅表示不是老板,也不愿提及为什么在报刊亭做起烧烤生意,只说了句“我们刚开”便不再解释。

  “印象中去年年前就存在了吧。”一名正在吃烧烤的顾客告诉记者,到了晚上这个报刊亭才开始卖烧烤,至于摊主是报刊亭店主还是租用报刊亭,他们也不太清楚。该顾客说,由于这里人流量较大,烧烤摊生意一直不错。“但对周边环境肯定影响不好。”

  县邮政局报刊发行公司表示,根据规定,报刊亭只能卖书报杂志和有包装的一些食品饮料,并提供一些便民服务,合同中对具体经营范围都有明确规定。报刊亭改作他用,是不允许的,一经发现将取消授权,对该报刊亭的行为他们将会做进一步调查。

  

  处境窘迫报刊亭何去何从

  记者走访了县城内的几家报刊亭发现,一些报刊亭早已人去“亭”空。在车站路上的一家报刊亭,记者看到,除了传统的报纸、杂志等读物的零售外,还有饮料、零食、公交卡销售等延伸服务。即便经营种类多样,店主周阿姨谈起经营现状还是忍不住叹了口气。周阿姨经营这家报刊亭已有6年,每月缴纳管理费450元。“开始生意还不错,这两年生意越来越冷清,如果不卖些饮料冷饮、电话卡等增加额外收入,光靠卖报刊根本撑不下去。”

  “报纸多年来还有固定的读者群,杂志越订越少了,大量过期的杂志带来的损失都要自己承担。”林荫路上的一家报刊亭店主老张也有相同的感受,“现在大家都是通过手机、电脑在网络上看信息,来买纸质读物的人越来越少了,光靠零售报刊实在难以为继。”老张说,有些与自己同期开报刊亭的朋友近年来也转行了。

  曾经被冠以“城市衣襟上的鲜花”美称的报刊亭,近年来在网络等多重冲击下,逐渐繁华落尽。记者从县邮政局报刊发行公司了解到,13年前,作为政府的一项实事工程,报刊亭开始出现在嘉善的街头巷尾,一直到八九年前,报刊亭生意都还不错,近几年却日渐萧条,全县原来38个报刊亭已变成现在的25个。为维持报刊亭生存,从2013年起,报刊亭“变身”便民服务亭,延伸了缴水电煤气费用等便民服务项目。

  虽然报刊亭经营现状不容乐观,但不少市民认为,一座城市应该容得下一座小小的报刊亭,给街边留点书香味。“报刊亭也可借鉴传统书店的转型方式,融入年轻化、创意化的经营模式,如将文化演出门票、文化旅游纪念品等纳入经营范围,而非单一的零售报刊等便民服务。”县邮政局报刊发行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使报刊亭得到更好利用,公司也在转型的道路上探索,希望能够与第三方企业合作,在保留报刊亭原有业务的基础上,将其打造成为特点鲜明的服务站点,吸引群众消费,达到留住文化氛围的目的。

  来源 《嘉兴日报》嘉善版   撰稿 亦心 编辑 董玲珠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专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

最嘉善微信、in嘉善APP,扫一扫!期待您的关注!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 | 版权声明
中共嘉善县委宣传部主管 嘉善县广播电视台 嘉善县新闻信息中心联办
浙新办[2010]1号 浙ICP备09024527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  
视听许可证号:1105110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30198 | 广告经营许可号:3300008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