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数字报纸 浙江网视  浙江微博 民论坛 心志愿者 善广电 善数字报
新闻检索
 首  页   |   嘉善新闻   |   观天下  |  在线访谈  |  网  视  |  民生信息  |  专  题  |  活  动  |  图  吧
市民论坛  |  爱心志愿者  |   商  务  |  金融频道  |  微嘉善  |  热点话题  |  人  文  |  广  电  |  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向本网投稿   《嘉兴日报》嘉善版新闻热线:84311000 13758090000   嘉善电视台新闻热线:84211999
   频道首页 | 柳州采风 | 节庆活动 | 书画摄影 | 和谐人文 | 文体设施 | 非物遗产 | 文保单位 | 民间文艺 | 嘉善名人
 
您现在的位置 嘉善新闻网 > 人文频道 > 柳州采风  
端午,镌刻中国元素的正能量
2016年06月07日 10:46:00     [我要投稿]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悄然来临,走街串巷,你都已经闻到了阵阵粽叶的清香。

  各地都已经开始迎接端午了。就拿嘉善县来说,6月4日,嘉善县姚庄镇在渔民村开展了“我们的节日”合家欢·渔家乐·端午情系列活动。活动现场,糯米、粽叶、鲜肉等必备材料应有尽有、琳琅满目,大伙儿填糯米、放肉、裹粽叶、扎线……很快三角形、牛角形、长条形等各式粽子在各村参赛选手手中诞生。评委们经过精心评选评出了各色奖项。来自各村的宣传文化员们也进行了制作香囊的比赛,精彩纷呈。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最后,现场还进行了淡水捕捞渔俗项目展示。(渔民村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嘉善淡水捕捞渔俗的保护基地)

  网下有包粽子、赛龙舟等传统节庆活动,网上则有各地开设的微博、微信、网站新闻专题纪念活动,由国家网信办指导、光明网与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联合开展的“网络中国节”端午主题系列活动从去年开展以来在网上形成了一抹靓丽的风景,包含着端午节起源、风俗、视频、诗词欣赏、漫画、图解等等,这些如雨后春笋萌发出来的新方式、新载体,充满了趣味和互动、感性和文化,更多的是为年轻一代讲述端午故事,追溯传统文化本源。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投江而亡,成了汉族人民纪念大诗人屈原的传统节日。

  千百年来,人们纪念屈原,纪念他“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犹未悔”的爱国忠贞情怀,纪念他“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民本民生思想,我们将这样的怀念、记忆、哀思物化,物化为赛龙舟、包粽子、作香囊、挂菖蒲……以此坚守中华民族的精神坐标。

  你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是,由于经济发展、文化保护等各种原因,很多节日习俗的功能消失,一批与传统节日密切相关的非遗文化手艺人才逐渐流失甚至失传。著名文化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号召并投身到保护非遗行动。而在传统节日中又蕴含着许多非遗文化(如端午节的龙舟制作、渔民村的淡水捕捞),需要我们形成保护非遗的自觉,建立与时俱进的保护体系。这些看似“过气”的仪式,实则是捍卫中华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法门,如何在新时代中加固这样的文化认知,网络中国节给出了互联网的答案。

  今天,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像端午一样的传统节日无疑成为了最具代表意义的中国标志。在这个节日里,端午二字已成为传承民族文化、激发爱国情感的出口。这些散发着记忆、香甜的糯米,理应成为粘合中华民族的最佳佐料,理应成为在世界舞台传播中国元素的正能量,理应成为我们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让我们谨记。

作者 叶心  编辑 刘佳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专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
[关闭窗口]
中共嘉善县委宣传部主管 嘉善县广播电视台 嘉善县新闻信息中心联办
浙新办[2010]1号 浙ICP备09024527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  
视听许可证号:1105110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30198 | 广告经营许可号:3300008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