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数字报纸 浙江网视  浙江微博 民论坛 心志愿者 善广电 善数字报
新闻检索
 首  页   |   嘉善新闻   |   观天下  |  在线访谈  |  网  视  |  民生信息  |  专  题  |  活  动  |  图  吧
市民论坛  |  爱心志愿者  |   商  务  |  金融频道  |  微嘉善  |  热点话题  |  人  文  |  广  电  |  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向本网投稿   《嘉兴日报》嘉善版新闻热线:84311000 13758090000   嘉善电视台新闻热线:84211999
   频道首页 | 柳州采风 | 节庆活动 | 书画摄影 | 和谐人文 | 文体设施 | 非物遗产 | 文保单位 | 民间文艺 | 嘉善名人
 
您现在的位置 嘉善新闻网 > 人文频道 > 柳州采风  
闲话端午
2016年06月18日 13:45:07     [我要投稿]

  时令融入了历史,就有了丰富的内涵,形成了传统的节日,承载着许许多多文化的东西。不是吗?战国时期某年的五月初五这天,“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楚国大夫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此是一说。“乡俗午日以粽奉伍大夫”。此是二说。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14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17天,在五月初五也投了江,5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义,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此是三说。根据中华农历网上材料,端午节源于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的图腾祭。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其他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此是四说。

  民间一直视农历五月为“毒月”。五月时值仲夏,蚊虫孳生,百毒活跃,毒虫毒豸,繁衍肆虐,端午节就有了一挂、二熏、三喝、四吃的习俗。

  菖蒲为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辟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

  端午这天,家家户户把门窗关紧,把苍术、白芷放在铁制的容器里,点燃,用艾草叶等盖上,不让其火苗蹿出,让烟雾弥漫到整个空间,以杀死躲在角落里的蚊蝇毒虫。

  喝就是喝雄黄酒。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在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或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

  历代文人墨客也为端午节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诗篇。苏轼的词《六幺令·天中节》就是这样描写端午的:“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词中对端午节的习俗描写得惟妙惟肖。

作者 水草  编辑 刘佳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专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
[关闭窗口]
中共嘉善县委宣传部主管 嘉善县广播电视台 嘉善县新闻信息中心联办
浙新办[2010]1号 浙ICP备09024527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  
视听许可证号:1105110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30198 | 广告经营许可号:3300008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