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嘉善新闻网  >  嘉善新闻  >  “暖新闻”专栏

让社会更加有爱与和谐
 2016年12月06日 09:34:16 嘉善新闻网
  

 

  志愿者的背影

  志愿者参与中心工作

  刘强在支教

  吴树荣在医院忙碌

  张焕在施腊八粥现场

 

  因为爱与奉献,他们在平凡中铺就了绚丽多姿的志愿者之路,社会因为他们的付出变得更加有爱与和谐。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让我们一起走近这群有爱的人,用心聆听作为一名志愿者的心声。

  “爱在善医”:我志愿我快乐

  3年前的12月5日,吴树荣加入“爱在善医”志愿者团队,至今正好3周年。昨天,县一院召开的表彰大会上,医院为服务250多个小时荣获四星级奖章的志愿者吴树荣献上了鲜花。在掌声中,她更加坚定了做一名志愿者的信心。

  不管刮风下雨,吴树荣总是提前来到医院,穿上红马甲,随时准备着为来来往往的病人提供帮助。看到老人要上扶手电梯,她总是带着微笑上前劝导:“您上这个电梯不太安全,还是坐那边的电梯吧。”她一边为老人指路,一边收获着老人的“感谢”。

  有一年的秋天,吴树荣与另外一名志愿者发现一名80多岁的老太太坐在挂号窗口和药房之间的空地上,立即上前询问是怎么回事。“阿姨,这样坐地上很冷的,我们扶你到座位上吧。”吴树荣着急地问,只见老太太疲倦地回答:“走不动了,先坐一会,你帮我配配药好吗?”很快,一名“红马甲”为老人搬来了椅子,吴树荣则从老太太手里拿了处方,帮她付款、配药,并护送老太太到公交站台候车。

  随着吴树荣主动加入康复病房开展志愿服务,原先每月一次的志愿服务调整为一月3至4次。在康复病房,她学会了为病人拔针、拔管、关康复电钮,经常与病人拉家常,使病人心情愉快。“我做的都是些微不足道的事,但病人和家属特别高兴。记得有一次进康复病房,家属们老远招呼我,说‘你来了,我们想你!’当我听到这句话,心里好高兴,好感动。”61岁的吴树荣笑着说。

  为病人提供咨询、填写医疗信息、引导就医、病房探访、协助测血压……医院门诊大厅几乎每天都是熙熙攘攘,鲜艳的红马甲穿梭在人流中,就像一条爱的小溪在人群中流淌,让人们感到冬天的温暖、夏日的凉爽,人与人之间充满谦让和尊重,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刘强:把爱洒向贫困山区的孩子

  “昨天别人帮助了我,今天我要把这份善继续延续下去。”在我县高级中学,有一位名叫刘强的音乐老师,他常年支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送去了源源不断的温暖和爱,也带动了自己的学生加入到了善的队伍中。

  刘强今年26岁,是名“90后”,出生于辽宁铁岭的一个贫困农村,由于家庭条件艰苦,他考上杭州师范大学后,申请了助学贷款,勤工俭学,每天一个人要做好几份工作,去食堂刷碗,做绿化修剪,去图书馆理书……一次偶然的机会,一对韩国夫妇向他提供了捐助,捐助时对他说的话,改变了他的人生:“他们说,帮助我并不要求我回报什么,只是希望我好好学习,将来有能力之后,能够去帮助更多的人。”

  在这对韩国夫妇的激励下,刘强努力学习,每年都能拿到国家奖学金和助学金,他用这笔钱支付学习和生活开支外,开始踏上了去各地支教的路途,去了新疆、贵州、辽宁、浙江多地的贫困山区。工作以后,他又去了青海、西藏,每到一地,他还会有意识地收集贫困学生的个人信息,回到学校后,帮助牵线搭桥,以班级形式结对一个贫困学生,每月为其提供几百元的捐助。“我每月可能只要省下点钱,就能帮助一个学生,真的特别有意义。”高级中学一名参与捐助的学生说。

  “我之所以喜欢做支教,跟我妈妈的教育也有很大关系,虽然她读书不多,但她一直告诉我,要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并且要坚持做下去,要知道,做一件好事容易,但一辈子做一件好事是不容易的。”刘强说,正是因为这样,他工作以后,即便工作再繁忙,仍旧会利用暑假时间,去贫困山区支教1至2个月时间。

  刘强还加入了我县多个志愿组织,诸如“善育未来”、青苗帮帮团,也会定期跟随这些组织在本地开展关爱小候鸟、结对助学等活动。“在参加这些志愿活动时,我自己常常也被受助对象身上坚毅的品格打动,对我来说,这好比是一次次精神的启迪和洗礼,我想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的。”刘强说。

  张焕:救援队中的“中坚力量”

  “90后”张焕与同龄人一样,喜欢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然而,实现18岁时的梦想——做一名专业救援志愿者,注定让他与众不同。

  “2008年汶川地震的报道,对我触动很大,我发现我国缺乏专业的救援志愿服务来应对这样的大灾难。”当时嘉兴还没有相关的志愿组织,他加入了上海城市搜索与救援队,经常辗转赶到上海参加培训。进山培训,擦伤、摔伤在所难免,他咬咬牙就过去了,艰苦的训练为他日后展开应急救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菲特”台风来袭,余姚告急。当时正在新昌接受山地救援培训的他在完成结业考核后立即与同期学员组成联合小队,奔赴余姚县城,趟水进入受灾小区,连续排摸七八个小时,将救援物资送到灾民手中。虽然整夜没睡,疲惫不堪,但回想和同伴们团结一心的情景和灾民们的声声“感谢”,他认为他做的一切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在今年3月的上海松江半程马拉松赛事中,张焕带队参加了赛事的应急保障任务。在他所负责的第七赛段中发生运动员倒地,出现无呼吸、无意识、无心跳的情况,十分危急。张焕根据之前的演习步骤立即对伤者进行抢救,在有效的指挥对接、队员们准确的心肺复苏的支持、AED体外自动除颤仪的快速到场介入下仅1分26秒便复苏成功,伤者恢复自主的呼吸心跳。

  从第一次为昏倒老人做心肺复苏,到帮助遇车祸受伤母女,再到经历各种突发状况,每一次与生命赛跑的救援,都为他积累了宝贵的救援经验。2014年,他与几位有着共同志愿的朋友组建了嘉善第一支民间救援队——嘉善嘉安救援中心。此后,他积极配合政府及相关机构开展防灾减灾、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宣传普及工作,把救助知识传递出去,带动更多人进入公益事业。仅2016年,张焕就在嘉善开展了十余场次超过两千人次的救护普及培训,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虽然已成为浙江省512防灾减灾日百场应急培训-万名急救达人项目形象大使、浙江省救灾协会第五届常务理事会副秘书长、浙江省应急广播FM93交通之声合作培训师,张焕依旧低调行事,他最大的希望就是让急救知识普及到每一个人。

  返乡大学生:为“美丽嘉善”忙碌

  “今年7月,趁着暑假,我与其他返乡大学生一起参与了魏塘街道和团县委联合组织的巡河活动,打捞河道漂浮物,向沿岸村民发放‘五水共治’宣传资料,还与当地群众一起打扫环境卫生、清理农居的房前屋后,希望能为‘美丽嘉善’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现就读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的大四学生孔玉婷是大学生志愿者,这几年,她常常利用暑期返乡的机会,主动参与我县的“美丽嘉善”建设、“文明创建”活动,发挥青年活力,共同为营造全民共建美丽村居的良好氛围出力。

  孔玉婷是魏塘街道国庆村人,国庆村背靠320国道,周边企业众多。在过去,该村脏乱差、乱搭建情况较为多见。“但这两年,自从我县开展‘美丽嘉善’建设和文明创建活动后,我每次回到村里,都能感觉到新变化,乱搭建少了,房前屋后杂物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美观的花坛,家家户户门口还多了崭新的垃圾桶,村道上也变得干净整洁多了……”孔玉婷说,正是这些“亲眼所见”,让她加深了对“美丽嘉善”的认识。

  从今年3月开始,团县委与嘉兴学院团委启动实施“青春合伙人计划”,通过镇(街道)团委、学校少先队大队部与嘉兴学院二级学院进行结对共建,统筹学、地、校三方人才、阵地、活动等优势,打造“团建命运共同体”,形成校地共建、互促互进的良好态势,共举办“美丽乡村绿色微行动”等活动20场,青春合伙人们通过共同清理河道,进行水质取样,设计农村河道沿岸、房前屋后景观等方式助力城乡环境整治,共建“美丽嘉善”。

  除了返乡大学生、各类团组织外,我县的众多基层团干部、村干部,爱心志愿者、爱心组织,也都加入到了“美丽嘉善”的这支大队伍中来,常年奋战在城乡环境整治一线,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嘉善这座城市日益整洁的面貌。

  来源 《嘉兴日报》嘉善版    编辑 刘佳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专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

最嘉善微信、in嘉善APP,扫一扫!期待您的关注!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 | 版权声明
中共嘉善县委宣传部主管 嘉善县广播电视台 嘉善县新闻信息中心联办
浙新办[2010]1号 浙ICP备09024527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  
视听许可证号:1105110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30198 | 广告经营许可号:3300008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