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嘉善新闻网  >  嘉善新闻  >  三农

姚庄蘑菇丰产却不丰收 菇农盼价格回暖
 2017年01月13日 13:41:39 嘉善新闻网
  

  这些天,在姚庄镇不少村民的菇棚里,蘑菇发了疯似的长起来,通宵采蘑菇、到处找销路成为菇农们和蘑菇收购商眼下最重要的事情。产量翻了数倍,销路不畅,愁坏了菇农,据了解,收购价格最低时不足2元/公斤,不及生产成本的三分之一。

  丰产不丰收愁坏菇农

  蘑菇贱价销售,主要是因为产量上去了。事实上,全县蘑菇的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记者从县农经局经作站了解到,2016年双孢蘑菇复种面积2510万平方尺,比上年减少1444万平方尺。“这段时间气温一直蛮高,蘑菇疯长,菇农们都忙得停不下来了。”姚庄镇农技水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除了气温原因,菇农们的种植技术越来越好也是蘑菇增产的原因之一。

  “这一茬蘑菇长出来,我们10多个工人已经一天两夜没休息了,都在忙着采蘑菇。”倪维良是该镇武长村一名蘑菇种植户,一天超过10个小时待在蘑菇大棚内是最近的常态。“眼下的暖湿天气使一茬、二茬蘑菇上市时间间隔太短,集中上市导致其销售遭遇瓶颈。”每天七八名工人连轴转的采摘模式都抵不过蘑菇的疯狂长势。倪维良说,现在一天采的蘑菇的量相当于以前一茬的量,“一天要采五六百篮,有的时候甚至能采700篮,以前一天只有100多篮,最多的时候也不过200篮。”

  据了解,去年蘑菇的正常收购价格为7元/公斤至8元/公斤,卖相较好的能卖到10元/公斤。“现在的收购价格能有2元/公斤就不错了。”倪维良说。

  记者采访发现,不少菇农正在烧制盐水菇。“蘑菇量大销路出了问题,只能烧盐水菇来进行保存,等过段时间再销售。”菇农李师傅说,然而鲜菇变成盐水菇,需要工人进行处理,又增加了成本的支出。

  深加工解决滞销问题

  产地大丰收本来是好事,但销售却成为摆在菇农们面前的一大难题。常年收购蘑菇的老王有一天收了好几万公斤,“卖不掉只能放进冷库,以前都是放在3个大冷库里,今年4个冷库都放不下。”

  据老王介绍,除了销往嘉兴本地市场外,姚庄蘑菇往年还能在上海、杭州、宁波以及江苏等地的市场上卖个好价钱,但今年也销不出去了,原因是江苏等地生产的蘑菇也迎来了丰收。“菇农们从11月份开始采收蘑菇,一直能采到第二年5月。今年刚上市就遭遇滑铁卢,后期销路如何还是个未知数。”老王说,卖不出去的蘑菇放进冷库里只是缓兵之计,蘑菇的保鲜期非常短,常温下只能放置一两天,放在冷库里最多也不超过一周。

  “姚庄食用菌产业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虽然生产设施设备和生产技术在不断改进,但产业发展还有诸多制约。”县农经局经作站负责人说,深加工率低就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问题,“一是龙头企业相对较少,产业化经营水平相对较低,产供销衔接不紧密甚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脱节现象;二是现有企业规模小,辐射面不广,龙头作用不明显,与农民利益衔接不紧密;三是企业加工规模偏小,以盐渍品、干制品、瓶装罐头等初级加工为主,深度加工发展缓慢,出口产品加工尚处于空白阶段,食用菌产品多以鲜销为主,市场交易淡旺季明显,抗市场风险能力差制约生产发展。”

  来源 《嘉兴日报》嘉善版   记者 倪杨艳 通讯员 翟福勤 编辑 黄丽燕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专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

最嘉善微信、in嘉善APP,扫一扫!期待您的关注!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 | 版权声明
中共嘉善县委宣传部主管 嘉善县广播电视台 嘉善县新闻信息中心联办
浙新办[2010]1号 浙ICP备09024527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  
视听许可证号:1105110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30198 | 广告经营许可号:3300008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