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数字报纸 浙江网视  浙江微博 民论坛 心志愿者 善广电 善数字报
新闻检索
 首  页   |   嘉善新闻   |   观天下  |  在线访谈  |  网  视  |  民生信息  |  专  题  |  活  动  |  图  吧
市民论坛  |  爱心志愿者  |   商  务  |  金融频道  |  微嘉善  |  热点话题  |  人  文  |  广  电  |  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向本网投稿   《嘉兴日报》嘉善版新闻热线:84311000 13758090000   嘉善电视台新闻热线:84211999
   频道首页 | 柳州采风 | 节庆活动 | 书画摄影 | 和谐人文 | 文体设施 | 非物遗产 | 文保单位 | 民间文艺 | 嘉善名人
 
您现在的位置 嘉善新闻网  >  人文频道  >  人在嘉善  
我与《长征》
 

  ■曹琦/文 王建超 等/摄
  男,浙江省作协会员,大专学历,1952年9月生于杭州,初中毕业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支边,后调回嘉善,先后在电台、电视台、报社和文联、文化局工作,曾多次获全国、省新闻奖项。有长篇小说《长征》《七天七夜》、小说集《状元坊》等出版,其中《长征》获浙江省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七天七夜》被列为浙江省文化精品扶持工程项目、嘉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重点项目。现为嘉善县文化局退休人员。
  
  2006年10月,我完成了90万字的长篇小说《长征》上下卷,由四川人民出版社付梓。这对我来说,是完成了一次文学长征。因为,为了《长征》的写作,从选择这个高难度的题材,查阅大量的资料,一次次的谋篇布局到正式出版,我前前后后花了28年的时间,这还不包括早期的阅读和爱好。
  没有人相信我会写小说,尤其是写长篇小说,更不用说以这种体裁去碰这么重大的革命历史题材了。人们的不相信是有理由的,因为在2000年1月《长征》第一卷出版之前,人们几乎想不起在哪里看到过我写的文学作品,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我就是一个新闻工作者,我自诩也是一个不错的新闻工作者,有获得的市级、省级、国家级的新闻作品奖证书可以为证。
  可我还是写了小说,而且到现在还在写,有些人问我,你怎么写起小说来了?我说,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使我产生了写作的欲望;又问,我说,兴趣所致,我喜欢写作,所以不觉得苦;再问,我说,我只想写一个英雄传奇的故事。
  是的,我只想写一个英雄传奇的故事。当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中的“长江有意化作泪,长江有情起歌声,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响起的时候,确实是令人神思千古,浮想联翩……
  
  我很喜欢看英雄传奇式的作品
  我上世纪50年代初出生于浙江杭州,在那里度过了小学和初中时期。应该说,那是一个物质生活极其匮乏的年代,但也是一个充满英雄精神、充满幻想的年代。我从小就喜欢听故事,听说书,且喜欢听历史方面的评书;那时,我住的街道弄口就有一个茶室,里面每天有说书的,我就钻在满是老人的人群中听,至于听得懂听不懂是另外一码事。上学识字以后,看书的兴趣不断增长。家里的哥哥姐姐都喜欢看书,也经常借书回来,因为书是借来的,而且还不能和哥哥姐姐争时间,只能他们不看时我看。于是,我就是吃饭时,也是边看边吃。
  记得还在小学二年级下半学期,我就边翻字典边看起《三国演义》来,小学三年级时,看了《中国文学简史》,小学四年级时,结合学习《毛泽东选集》,又自学了《中国简明通史》和《中共党史》等。我有一个同学的爷爷据说是前清时的秀才,家里有不少书籍,像《三侠五义》《小五义》《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说唐演义》以及许多毛边纸的小说,都借来看。一般两天就归还,这也训练了我看书的速度。俄罗斯和前苏联的战争军事小说也看了不少,如《日日夜夜》《旅顺口》等。母亲在学校里工作,每到寒暑假就背一袋书回来给我们看。就这样,在小学6年里,我看了大量的“闲”书。我看书很杂,但以文史哲为主。学《毛选》,读革命回忆录,到后来又涉猎军事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共党史、经济学、佛教、道教、文学、地理……当然,看得最多的还是历史书籍和中共党史。当然我也想不到,阅读文史哲会对我今后写作《长征》大有用处。因为在当时,我之所以喜欢看书,只是为了能在同学中有“侃大山”的资本。
  1966年“文革”开始,我在杭州孩儿巷初中上学。当时学校“停课闹革命”,同学们无处读书,在家里闲逛,我却得到了一个极好的读书机会,校图书室被砸破门,我走进校图书室,全神贯注地看书。那时,我规定自己每天必须读一定量的文字(懂不懂不在乎,我想以后会理解的)。由于看书过度,1967年夏天有半个月,我头疼欲裂,见到光疼得更厉害,晚上连觉也睡不着,见了人也不怎么说话,家里还以为我脑子里生了什么东西,去医院也查不出病因。真的很难使人相信,在那个“读书无用”的年代,我会因看书看得头痛,那时我正在看“联共党史”教程。从1966年夏到1970年5月去支边前,我几乎每天看书,在不知不觉间还看了大学中文系和历史系的许多课程。1970年5月,我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支边,带去了一箱书,许多在当时是“禁书”。看了些书,对那些“高大全”的作品又不想看,很想写一点自己满意的东西,但苦于找不到突破口。
  1975年底,纪念中央红军长征胜利40周年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了杨成武将军的回忆录和肖华将军作词的《长征组歌》。我一遍又一遍地听《长征组歌》,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写长征!
  
  人世间自有一股英雄气在激荡
  在我的心目中,长征是悲壮的,更是伟大的。于是,当胸中激荡创作冲动和激情时,很自然地想到长征,想用自己的笔,写一个英雄传奇的故事。然而,真要动笔写,又谈何容易。因为我要做的,不是编一本大量堆砌长征史料的纪实性作品,而是通过文学笔法,全景式再现长征的长篇历史小说。我需要让那个历史时期的国共两党的数百名将帅、士兵在自己笔下复活,并说出符合历史和他们身份的话。这部小说的最大难度正在这里:不仅要求历史的真实、文学的真实,还必须与时代节拍相吻合;不但要把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基本走向,还要把这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而在此之前,还没有人做过这方面的尝试。
  1978年,我尝试着写了8万字。没多久,姚雪垠的《李自成》第二卷出版,风靡一时。我发现,跟这部长篇历史小说相比,自己写的那些文字不仅谋篇布局有些乱,文采也远远不够,更缺乏厚重感。于是,我把那8万字的文稿全部撕了;因为只有撕了,才能够开始重新构思布局。当时,我下决心,再看10年书,为《长征》写作作准备。
  可在当时,没有互联网,党史中的很多资料是封存的,还有许多不能碰触的禁区,我到哪里去看更多的书并搜集相关资料呢?
  1979年4月,我被调到嘉善县广播站担任编辑工作。一次,团县委一位朋友知道我爱看书,尤其喜欢看文史哲类的书,便打开了团县委图书室,让我自己挑选。我惊奇地发现,图书室内竟然有着大量我需要的中共党史书籍,如全国政协编纂的《文史资料选辑》、用于大学党史教学的《中共党史资料》(内部发行)、《张国焘问题研究资料》、《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的历史概述》,还有很多将帅的早期回忆录,如建国初期出版的《一方面军长征亲历记》。这里面的回忆都是“原生态”的,没有经过任何的“雕琢”。我还自费买了《聂荣臻回忆录》《彭德怀自述》《杨成武回忆录》《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传略》《中华民国人物传》,长期订阅《星火燎原》《纵横》《文史知识》《军史资料》《党史研究》等,还看了大量的人物传记……
  1987年,当我感到储备比较充分时再次动笔。这次,我设计两条线索展开了红军长征的传奇故事。主线是中央红军长征,副线是国民党军的围剿。主线中又分两条线,一条是红军与蒋介石的军事斗争,另一条是党内斗争。副线也分两条线,一条是国民党对红军的围剿,另一条是蒋介石与国民党中央政府及地方军阀间的勾心斗角。另外又构思两个矛盾,即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危机矛盾,以矛盾作为交叉点,把两条线连接起来,构成了整个小说的框架。
  8个月后,30多万字的《长征》第一卷初稿写成。修改后誊抄,差不多又花了8个月时间。掐指一算,从1978年动笔起,时间已过去整整10年。然而,谁又想到,之后整整11年,我找了浙江、上海、黑龙江几家出版社,没有一家愿意出版。一开始我不明白这是为什么,直至找到上海一家出版社,一名资深编辑在称赞这本书写得不错的同时,向我一语道破“玄机”:以小说的形式反映这么重大的革命历史题材,涉及那么多领袖人物,一直以来,如果不是由相当一级领导机构直接拍板或委托,是不允许写的,写了也没有人敢出版,至于民间还从来没有人敢尝试。可以说,这在当时被视为禁忌。可我当时根本不知道有这个“规定”。如果一开始就知道这个“行规”,我或许不敢写《长征》。
  天无绝人之路。1999年3月,当时文艺环境比较宽松了。在一次闲聊中,我和县文化馆的研究馆员金天麟谈起这件事。天麟很热心,说他有个朋友在出版社工作,可以问朋友试一试。于是,通过天麟的牵线,《长征》第一卷到了四川文艺出版社的编辑手里,当即得到肯定。原定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快付印时,四川文艺出版社突然又转给了四川人民出版社,于是,开始重新审批。之后,书稿通过了四川大学党史研究室的审定。2000年1月,命运多舛的《长征》上卷终于面世。
  《长征》上卷出版反映还可以,《浙江日报》发了消息,《嘉兴日报》、嘉兴电视台做了专题,市委宣传部和嘉兴军分区还专门开了研讨会。我给时任省文联名誉主席的顾锡东寄去了一本。2000年4月19日,顾锡东给我回信,信中说,“如此重大题材的长篇著作,非‘才气加勇气’者不能胜任,您不仅成功地完成第一部,而且还将继续写下去,令人钦佩,可喜可贺”。也有不少人在向我道喜的同时,表示了一种担忧:第一卷写得不错,后面的要写出来恐怕就难了。我则笑呵呵表示:第二卷一定会比第一卷写得好。
  
  大凡做事情有得必有舍
  2000年12月初,时任嘉善报社总编的我,在升格为正科级的前一天,调任县文联专职副主席。这时,距离《长征》上卷出版还不到一年。很多熟识的人或打电话或当面低声问我,你是不是出什么事了?我笑嘻嘻地回答他们:“你看我像出事的人吗?”并向他们道明原委。原来,报社事务繁忙,我感到,要完成《长征》的全部创作,必须有一个清静的创作环境。为此我主动跟组织部门提出,换个岗位,哪怕不安排职务。当时,组织上派时任嘉兴日报社副总编的张才方和我谈话,希望我留下来继续担任嘉善分社社长,但我还是决定走。明白真相后,不少人对我说,你当了6年的副科,只差一天就转正了,你这个人啊真傻。我记得当时是这样回答的:“我相信在嘉善报社里,别人会比我干得更好,但能写长征小说的,目前嘉善、嘉兴甚至全省来说,也只有我一个。”
  “我的命很大啊。”1976年3月,我因为对“批邓”不满被审查被批判,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才彻底平反;1983年7月又因心肌炎差点丢命。那时,浙二医院开出7张病危通知单,只有我一个人逃过了鬼门关。我想,老天爷让我不死,可能就是为了让我写完《长征》。我要继续写《长征》。但到了文联,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提不起精神重新提笔。一是上卷的写作到出版,已停笔11年,需要找回当年的那种创作激情。二是我在寻找作品的内涵,即黑格尔强调的“历史题材中属于未来的东西”。
  2001年春,我再度动笔,开始创作第二卷。这次,我想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创作,甚至做好了不出版的打算。尽管我的记忆力还可以,但我还是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每次写好几个章节,面对眼前浩渺的资料,我都习惯于把它们在头脑中盘来盘去,充分消化吸收后,化作下几个章节的情节,一气呵成落到笔尖。但有时我还是会感觉倦怠,甚至厌倦。其间有几次我停笔不写了,最长的一次停了快两个月。可想到那么艰苦的日子都过来了,于是我又开始写作了。
  一年多后,第二卷终于完成了。其后改改停停,一晃又过去了3年。到了2005年5月,嘉兴市作协主席李森祥将《长征》第二卷推荐给省作协小说创作委员会,7月25日,中国作协副主席,浙江省作协党组书记、主席黄亚洲代表浙江省作协,与15位省内作家举行了2005年重点作品签约仪式,我是签约长篇小说的作者之一,《长征》被列入“浙江省现实主义文学精品工程”。这一消息迅速被很多媒体报道。没多久,我接到四川人民出版社责任编辑的电话,责任编辑约我仍在他们社出版第二卷。考虑到上次已经申报过出版项目,这次申报相对要容易些,我就同意了。书稿寄去没多久,反馈意见就过来了,说《长征》第二卷在出版社反映不错,并已被列为四川出版集团的重点作品,他们建议我考虑把二、三卷浓缩成下卷。恰逢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一套完整的长篇小说《长征》应该有一定的市场。经过两天的考虑,我采纳了责任编辑的建议。在第二卷的后面,又提笔写了5万字。
  2007年7月,我接到了四川出版集团的关于《长征》第二卷的审读意见:“……在尊重历史原貌的前提下,对历史人物的塑造,不再是千人一面,非善即恶,做到了人物形象丰满,各人各样……人物心理描写细腻,环境描写精当,典故轶事旁征博引……可以说,整个文稿显示出作者极强的史料驾驭能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但也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见。校对大样书稿上写满了责任编辑的修改意见,全书足有五六十处。其中一点是,要求对红军长征中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等有确凿的文献出处。有些地方甚至需要大段删改。这时离原定8月底交稿不到半个月了。为了抢在9月底出版,我每天都白天连着黑夜地在电脑上修改,有一天改到了凌晨2点。有几次,甚至中午下班后连办公室门都不出,饿了就吃点牛奶和蛋糕。
  8月30日深夜,我改完最后一个字,轻点鼠标,把全部文稿传给了出版社。那一刻,我感到自己快虚脱了。当时人很难受,胸中常有呕吐的感觉。
  10月5日,四川出版集团向长征胜利70周年献礼的重点作品——装帧精美的《长征》(上、下两卷)到了我手中。《嘉兴日报》、嘉兴广电台、《嘉兴日报·嘉善报》、嘉善广电台等进行了专题报道。《中国文学报》发表了评论。2007年2月5日下午,来自北京、上海、杭州、嘉兴的20多位作家、评论家齐集嘉善,对长篇小说《长征》进行研讨,给予较好的评价。2007年10月,《长征》获得浙江省“五个一”奖(长篇小说类),第二年,又获得嘉兴市文艺作品成果奖金奖。在获奖以后,一些媒体要我谈谈感受,我说了三句话:
  “一直以来,我只想写一个英雄传奇的故事,在历史题材上发挥,在现实创作中联想。”
  “人必有所舍,才能有所得。”“人是要有精神的。”我确实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因为,每个人的精力有限。大千世界光怪陆离,连空气都是香的,面对诱惑,你必须有所选择。

 来源  作者  编辑 董玲珠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专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
 
中共嘉善县委宣传部主管 嘉善县广播电视台 嘉善县新闻信息中心联办
浙新办[2010]1号 浙ICP备09024527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  
视听许可证号:1105110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30198 | 广告经营许可号:3300008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