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嘉善新闻网  >  嘉善新闻  >  民生

砖瓦上开出的“善之花”
 2017年11月08日 10:10:29 嘉善新闻网
  

  这段时间,我县第四届“善文化”微电影大赛的参赛者们陆续进入拍摄阶段。一个个发生在嘉善土地上的善故事重新被挖掘,演绎,焕发出新生命。微电影拍摄者周志军的《砖头镇纸》就将人们的视野拉回到乾隆年间,讲述了砖瓦上开出的“善之花”。

  从前,在干窑的街旁河畔,窑墩随处可见,方便取水、消防、运输。根据史料记载,干窑的砖瓦产业始于秦汉前,成规模于唐、宋至明初形成专业性商品生产,清中期的干窑成为中国建筑材料专业镇,著名窑乡。窑乡人崇善、向善,因窑、窑工流传下来的“善故事”、神话不胜枚举。《砖头镇纸》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乾隆年间,干窑范泾那里出了一个姓浦名霖的学子,读书非常刻苦,经过几年青灯黄卷、刺股悬梁,终于在乾隆三十一年考取进士,夺得功名,官至户部郎中,一时成为干窑人的骄傲。但浦霖官做大了,心却变坏了,纵贪枉法,最后被乾隆处以极刑。此事震惊了整个窑乡,浦霖从干窑人的骄傲变成了干窑人的耻辱。”我县砖瓦收藏家董纪法偏重于收集硬的实体砖瓦,他总说,通过砖书、瓦书,既可读出地域,又可读出时代。除了载史,砖瓦还是上墙的私媒体,在由建筑构成的公共空间中,是个人意见的表达,甚至政治主张。《砖头镇纸》的故事就是他最先通过收集,走访老人挖掘出来的。采访时,他拿出一块长约15厘米,宽约7厘米,高约4厘米,上刻“以义为利”四个字的砖头镇纸告诉记者,此事发生后,一位姓董的窑户,精心烧制了300块砖头镇纸,分发给私塾学堂里的读书郎,每个学子一块。

  这300块砖头镇纸的正面分别用工工整整的楷书刻着“以义为利”“以义散利”“以义忘利”的三句警示语,每一句制作一百块,无偿送给私塾里的学生,劝诫他们如日后为官,不能见利忘义。董纪法说,这三句话包涵着丰富的“善文化”思想,是窑乡人民朴素善良的智慧结晶。“以义为利”意思是要用道义来取得利益,说的是君子之财取之有道。“以义散利”宣扬的是助人为乐的精神,是窑乡百姓与人为善的优良传统,指的是看到陷于困境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以义忘利”这里的“利”应视为本该不属于你的东西,它告诫人们要坚持正义,不贪恋别人的东西。 “镇纸是以前读书人必备的文房用具,用上好的材质制成,而用普通砖头做成镇纸,恐怕只有窑乡才有,这是干窑独特的窑文化产品。”董纪法表示,雕刻在上面的劝人为善,不要见利忘义的文字,今后将与砖瓦一同流传下来,相信会激励、感染后人崇善、向善,不断激荡、传承“善文化”。

  来源 《嘉兴日报》嘉善版   记者 郁丽芳 编辑 陆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专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

最嘉善微信、in嘉善APP,扫一扫!期待您的关注!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 | 版权声明
中共嘉善县委宣传部主管 嘉善县广播电视台 嘉善县新闻信息中心联办
浙新办[2010]1号 浙ICP备09024527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  
视听许可证号:1105110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30198 | 广告经营许可号:3300008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