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数字报纸 浙江网视  浙江微博 民论坛 心志愿者 善广电 善数字报
新闻检索
 首  页   |   嘉善新闻   |   观天下  |  在线访谈  |  网  视  |  民生信息  |  专  题  |  活  动  |  图  吧
市民论坛  |  爱心志愿者  |   商  务  |  金融频道  |  微嘉善  |  热点话题  |  人  文  |  广  电  |  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向本网投稿   《嘉兴日报》嘉善版新闻热线:84311000 13758090000   嘉善电视台新闻热线:84211999
   频道首页 | 柳州采风 | 节庆活动 | 书画摄影 | 和谐人文 | 文体设施 | 非物遗产 | 文保单位 | 民间文艺 | 嘉善名人
 
您现在的位置 嘉善新闻网  >  人文频道  >  柳州采风  
父亲的肩膀能扛多少
2018年06月20日 10:34:50    [我要投稿]

  小时候是不是曾经坐过父亲的肩膀,确实难以记起,可是,父亲的肩膀能扛多少,心中一清二楚。

  父亲出生于20世纪20年代末,在一个小镇的一家小商人家庭里,在七姊妹中他排行老三。日本侵略者入侵中国时,祖父就因不堪日军的凌辱,忧愤而死,当年,父亲才14岁。因长父亲4岁的伯父在外当学徒,尚未成年的父亲就成了祖母的左膀右臂,帮着祖母带着尚年幼的弟妹,辗转于日寇的枪炮之下。待到局面稍事安定,狠心的伯父提出分家。结果是众姐妹都不愿跟他,阖家就分出了他一人。那时,祖母已年逾五十,常年奔波,身体每况愈下,父亲就毅然担起了一家之长的重任。

  父亲自幼受祖父影响,酷爱读书。14岁的父亲在潮泥滩一店内做学徒,偶然发现其家藏有几百册古籍书及现代的文、史、哲、小说,师傅心地宽厚,任由翻阅,自此,父亲和读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掌管家事,为弟妹的读书呕心沥血。

  抗战胜利之后,父亲经营的南货店也稍有起色,此时,大我父亲两岁的大姑妈已出嫁,店内缺少人手,除了二姑妈在店里帮忙外,在高小念书的三姑妈只得辍了学。按照祖母的想法,这么多孩子,大家早点有个行当,挣口饭吃,也好减轻家里的负担。叔叔读几年书,识点字就可以了,并且联系好了一家肉铺,准备让其做学徒,将来开个肉店,弟兄俩行业不同,各自为生,不会有矛盾。但父亲的想法却不同,认为切不可受家庭从商的束缚,还是要让他们读书,为他们创造条件,今后可以谋一个好的工作。当时,亲戚都反对,但父亲很坚持。1951年,三姑妈、小姑妈和叔叔同年考入中学。父亲欣喜有加,倾家中积蓄,买了江阴布、黑哔叽、华达呢各一匹,为3个弟妹各做了两套当时学校里流行的列宁装,置办了生活用品,亲自为他们办理了入学手续。自此后几年,店中盈余,除进货之外,首先留好弟妹的生活费、学费,如此含辛茹苦,供养3个弟妹读完初中。

  姑妈和叔叔也确实对这位既非父亲、又非长兄的“二哥”心怀感激,读书颇用功。三姑妈初中毕业后,进了会计培训班,后在农村合作社当了会计,小姑妈后来进了嘉兴卫校,叔叔被上海铁路局录取,成了一名铁路工人。

  父亲的肩膀能扛多少,我父亲的肩膀扛的是我父亲的父亲的重担。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父亲的肩膀又挑起了给弟妹婚嫁的重担。父亲为姑妈、叔叔的婚姻操心,并以自己仅有的财力,办好了4个弟妹的婚嫁。

  叔叔、姑妈们一个个离开了这个大家庭,继之而来的是我们姐妹的一个个出生。1954年公私合营以后,祖母因年纪已大,就在家操持家务。她看着自己的儿女一个个成家立业,为自己辛劳一生得到了回报而感到高兴。更何况这儿女远离所产生的失落和空缺,很快就被孙囡们的到来所充实。那时,家中老老少少八张嘴,全靠父母亲每月58元的工资维持。父亲原以为兄弟姐妹都成家立业,从此肩上的担子可以轻一些了,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期间,又生许多变故。先是在银行工作的二姑父,因说农民没有饭吃,被划为“右派”,开除公职,下放劳动;后是三姑父被错认为特务嫌疑,被判入狱。两家顷刻陷入灭顶之灾。父亲心急如焚,一面耐心安抚,一面在经济上给予接济,微薄的收入常常捉襟见肘。父亲一直对两个姑妈说,只要我家锅里有,就不会让你们碗中无。就这样,父亲承担着前所未有的重压,一直熬到二姑父平反,三姑父冤案昭雪。

  父亲的肩膀能扛多少,我父亲的肩膀扛的是几家的重担。

  我祖母出身农村,8岁那年,家里穷得没有办法,让她到我家做童养媳。好在我的曾祖父也是个厚道人,祖母并没有吃苦。倒是后来,祖父早亡,一个弱女子,拖着7个孩子,又处在兵荒马乱年代,担惊受怕和劳累艰辛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当时,有多少人撺掇她送掉几个,可孩子是祖母的命根,说什么也要把他们拖大,好在之后我父亲撑起了这个家。所以,晚年的祖母,哪里也不愿去。叔叔结婚后家安在城里,祖母也只是去住过屈指可数的几天。小姑妈的孩子出生了,让她去帮忙,因路途遥远,去了,也只住了个把月。祖母就是一个特点,什么都不说,就是要在老家住。1984年3月的一天,父亲从嘉善回来,见祖母神色有异,不能安坐,语言不清,急请医生诊治,诊断为中风。自此,父亲在祖母的房间里,搭了一张铺,每夜陪伴在侧。那时,父亲在镇上的集商做会计,办公室离家较近,每天,隔一两小时,就回家看望,并扶祖母大小便。每天中午和下班之后,必定扶着祖母在庭院里行走。此时的祖母,虽口不能言,却常露喜色。如此一年有余,终因年老体衰,回天乏力。

  父亲的肩膀能扛多少,我父亲的肩膀扛的是赡养上辈的重担。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没有计划生育,那时,普遍的都是多子女家庭,我家也不例外。我们姐妹5人,相隔也只是两三岁。我们小时候,医疗条件差,姐妹中时常有人生病,父亲总是为此东奔西走,求医问药。长我两岁的哥,3岁时,患乙型脑炎,而医生没有诊断出,终日高烧不退,直至后来用了“羚羊角粉”等贵重药品,才总算捡回了一条命,但还是落下了癫痫病。因为有这个教训,所以以后父亲特别尽心。之后,先是7岁的我高烧不退,初当地医生诊断为大肠炎,但数度用药不见效果,父亲当机立断,抱起我就赴嘉兴三院,确诊为麻疹,且因前段用药不当,“痧子”出不出,非常危急。父亲一日一夜滴水未进。住院两周,方痊愈。后是大妹患脑膜炎,父亲背着她到嘉善人民医院救治。由于送得及时,才没有留下后遗症。

  哥自得了癫痫之后,父亲千方百计给他治疗,可惜没有根治的办法,只能长期服药。即便如此,时不时地要发,一发就一头栽到地上,人事不知。我知道,父亲的心里是一直有一份内疚的,所以,这几十年来,在哥的身上倾注了无数的精力。知识青年下乡,我们五姐妹只留他一人;工作难找,让他进了父亲的单位;后来,又为他办病退,设法让他摆个烟摊。在此期间,不知求过多少人,看过多少人的白眼。为了这个有病的儿子,父亲真是做到了呕心沥血。

  父亲的肩膀能扛多少,我父亲的肩膀扛的是抚养下一辈的重担。 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父亲就是念这本难念的经的唯一的人,再难念的经,也要念下去,因为父亲知道,他就是这么一个角色:在他的姐妹中,他是替代父亲的不是长兄的长兄;在祖母的面前,他是儿子;在我们的面前,他是父亲。

作者 水草 编辑 张美萍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专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
[关闭窗口]
中共嘉善县委宣传部主管 嘉善县广播电视台 嘉善县新闻信息中心联办
浙新办[2010]1号 浙ICP备09024527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  
视听许可证号:1105110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30198 | 广告经营许可号:3300008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