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嘉善新闻网  >  嘉善新闻  >  民生

大通村“银杏基金”探路“乡贤治理”
 2018年08月31日 09:20:32 嘉善新闻网
  

  “这一份钱是一份期许,更是一份责任,坚定了自己工作后回报社会,回馈家乡的心愿。”8月29日,接过沉甸甸的奖学金,惠民街道大通村村民、就要走进大学生活的钱嘉琳说。今年,钱嘉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全国重点学府——华东理工大学,他也光荣地收到了来自该村“银杏基金”的5000元奖学金。

  党风领民风培育好乡风

  如何将党员领导干部“两地报道、双岗服务”工作做深做实,这是大通村籍10余名在职党员领导干部一直在思考的问题。2014年,在县领导何全根的提议和牵头下,10余名大通村籍党员领导干部通过自我捐资,在大通村成立了奖学基金。自成立以来,该基金已经累计奖励该村大学生13名,并从去年开始奖励大通小学优秀学生,累计发放奖学金3.7万元。

  据了解,今年是大通村学子高考成绩丰收的一年,有5人被本科院校录取,2人被专科院校录取,其中有两位学生分别考上华东理工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这两所全国重点学府,另有一位学生高考成绩超过一段线,被中国计量大学录取。“基金会刚成立,村里还愁着奖励没处发。”该村村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几年,大通村学子的高考成绩越来越好,期待早日能够出现清华、北大的学生。

  “村里学子高考成绩的不断提升,一方面是由于本人学习的认真刻苦,另一方也与基金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分不开。”该负责人说,自基金成立起,每年固定开展大学生奖励活动在该村已经成为了人人皆知的惯例。同时,该村工作人员还在日常走访联系群众过程中不断宣传该奖励基金,基金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乡贤怀乡情共绘新村貌

  2016年,大通村奖学基金正式更名为大通村“银杏基金”,为何取名“银杏”?

  原来,大通村籍10余名在职党员领导干部中,绝大多数都曾在当时的大通中学就读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大通中学早已退出历史舞台,而当时校园中两棵偌大的银杏树到现在依然傲然挺立。“银杏”两字这是这些大通村籍在职党员领导干部浓浓乡情的生动体现。

  中国传统乡村社会一直有着浓厚的重贤、尚贤的良好风尚,并由此构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乡贤文化,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慈善、教化、纠纷解决等社会功能,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来源之一。

  今年上半年,“银杏基金”还为大通小学图书馆添置了一排崭新的书柜和新书,成为该校学生学习之余进行课外阅读的热土。“从捐资助学起步,今后将努力使‘银杏基金’发挥的功能拓展到更多方面。”该基金相关发起人表示,借助这个基金,也希望更多大通村走出在外的人士能够回来看看,为家乡的乡村振兴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来源 《嘉兴日报》嘉善版   记者 杭燕飞 通讯员 沈华庆 编辑 章永红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专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

最嘉善微信、in嘉善APP,扫一扫!期待您的关注!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 | 版权声明
中共嘉善县委宣传部主管 嘉善县广播电视台 嘉善县新闻信息中心联办
浙新办[2010]1号 浙ICP备09024527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  
视听许可证号:1105110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30198 | 广告经营许可号:3300008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