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数字报纸 浙江网视  浙江微博 民论坛 心志愿者 善广电 善数字报
新闻检索
 首  页   |   嘉善新闻   |   观天下  |  在线访谈  |  网  视  |  民生信息  |  专  题  |  活  动  |  图  吧
市民论坛  |  爱心志愿者  |   商  务  |  金融频道  |  微嘉善  |  热点话题  |  人  文  |  广  电  |  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向本网投稿   《嘉兴日报》嘉善版新闻热线:84311000 13758090000   嘉善电视台新闻热线:84211999
   频道首页 | 柳州采风 | 节庆活动 | 书画摄影 | 和谐人文 | 文体设施 | 非物遗产 | 文保单位 | 民间文艺 | 嘉善名人
 
您现在的位置 嘉善新闻网  >  人文频道  >  柳州采风  
怀念唐端时老师
2018年09月13日 10:51:36    [我要投稿]

  唐端时是我的初中语文老师。他待人亲切,上课生动:动情处,或热泪盈眶,或哈哈大笑,极富感染力,有如磁铁一样吸引学生。且循循善诱,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激发学生探求的热情,课堂气氛极为活跃。

  后来我也成了语文老师,不能不说与当年唐老师的引领有关。每当教学上遇到难题,我仍向老师请教,后来老师当了县语文教研员后联系更为密切。老师更是主动关心我,时常问长问短,记挂着我的一切,有时托人带来一本教学参考书,有时电话中说上几句勉励的话。唐老师退休后,我俩见面机会少了。我只是偶尔去看看他,聊聊近况。

  他本来体弱,2008年后,又得了帕金森病,渐渐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我每次去,看到他难过的样子,心里也会难过,但又减轻不了他一丁点痛苦,慢慢地去得少了。幸亏贤妻沈品珠不离左右,端汤喂饭,悉心照料,使他少受了不少罪。我总以为还能与他见面,还能与他聊上几句,想不到他突然就抛下一切走了!

  后来我问师母,怎么病重也不告诉我们一声?师母说:“老唐不让通知,说你们都忙。”这就是唐老师!只能他惦记、帮助别人,却不容别人为他操心,为他付出一点点劳累!以致我们连最后送别的机会也丧失了。老师就这样悄无声息、简简单单地远行了,但别人又怎能忘却他呢!

  杏坛五十载,弟子逾三千

  1954年7月,他毕业于平湖师范学校。当年8月,老师任教于本县天凝小学,这是他教育生涯的开端。1956年8月,天凝中学成立。鉴于他前两年在小学的出色表现,教育局聘他去天凝中学任教。这一去就是34个春秋!他参与了天凝中学艰苦的初创工作,见证了学校由几间陋室发展到当今颇具规模的现代化学校的整个过程。他勤勤恳恳,一步一个脚印,逐级升为教研组长、教务主任、副校长、校长。而这一切是水到渠成的、顺理成章的、众望所归的,是建筑在大家对他业务能力、人格魅力高度认可的基础上的!这所县内偏远的、教育设施相对落后的普通乡镇中学,在他的引领下,发展为全县两所重点中学之一,也即全县唯一的乡镇重点中学。

  1990年5月,唐老师奉调至嘉善县教研室,任专职语文教研员,成为全县语文老师的老师。此时他已56岁,依然兢兢业业、精益求精。每次组织观摩活动,他细心指导开课者精心设计,力求每个环节精彩,让开课者有进步,听课者有启发。

  1995年7月,唐老师退休。他在教育园地辛勤耕耘41年,硕果累累,可以说功德圆满了!但他是闲不住的人,刚退休,嘉善电视大学邀他上课,他答应“试试”。这一“试”就“试”了近十年。以他的功力,以他的认真,一上讲台,学生与领导就舍不得他走了。而他也在那里教得有滋有味,尽情发挥了“余热”。直到2005年7月,已值古稀之年的他,才知道该停下脚步,享受一下珍贵的晚年时光了。

  他喜欢“园丁”这个名称,在《自题小像》一诗中由衷写道:“碌碌一园丁,俯首勤耕耘。满园春色新,老圃笑盈盈。”是的,他在这个“园子”里培养出了不少大学教授、知名学者、各类专家及各级领导,更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受人欢迎的合格劳动者,他的弟子超过三千,遍及五湖四海,他是该自然地舒心地欣慰地“笑”了!他有资格发出世间最美妙的笑声!

  手脚皆有病,脊梁分外直

  与常人相比,唐老师的成功更为不易,因为他是残疾人,他的身体有硬伤!

  他4岁丧母,自小体弱多病。更不幸的是手脚有残,走起路来一拐一拐,摇摇晃晃,本就身高体瘦的他,恰似风中的一株芦苇,随时有跌倒的可能。他的右手僵硬,手指不能屈伸,难以握物,当然也握不了笔。但他的内心足够强大,他勇敢地扼住命运的咽喉,不愿此生就比别人矮三分!他的脊梁比健全人挺得更直!

  右手废了,他用左手练字,日积月累,练出了一手清秀、遒劲的硬笔字。公开课上,他漂亮的左笔板书,引得听课者啧啧称奇。从此“左笔先生”的雅号不胫而走。

  文凭不高,他潜心苦读。外出,总见他一头钻进书店,喜滋滋抱回心爱的书本。他还常跑城里图书馆,借来一袋袋精神食粮。他还参加了大专函授,踏踏实实学好每一门功课,最终以优异成绩毕业。发奋数年,他的基础已相当扎实。不高的文凭,从来就挡不住心怀大志、脚踏实地者前进的脚步!

  乡镇中学的教学资料匮乏,他尽力想方设法弥补不足。有一次,备课到深夜,有个疑难字无处查明,连夜摸黑行数里,到乡下一老先生处借《康熙字典》。腿脚本不便,乡路又曲折,一不小心,跌在水沟里,一身泥浆。幸亏字典包得好,且装字典的塑料袋紧抓在手,没有掉入水中,免于污损!

  为了上好鲁迅作品,他利用假期一笔笔绘制鲁迅像,以作教学挂图,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鲁迅的形象。

  他常说:“语文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务必精益求精。”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深入浅出,循循善诱,探究互动,以情感人。他强调教无定法,需依据不同教材.不同教学对象灵活确定教法。有些课文较深,学生基础又一般,就以老师讲为主,务必讲清讲透,以浅显语言阐明深刻道理,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举一反三。有些课文容易理解,就以讨论探究为主,师生互动,气氛热烈,在互动中加深认识,增长才智。而课文中蕴含的高尚德性、浩渺情怀,则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悉心领悟,深入骨髓,化为自己的气质、境界。他深谙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循此而上,一路采撷鲜美的果实,一步步攀上学科教学的制高点。

  谁能想到,这位教师队伍中少有的手脚有残的人非但设有矮人三分,相反比身体健壮的同行攀得更高,走得更远!别人不再投来冷冷的怜悯的目光,有的只是无比钦佩的充满热情的惊喜神情!

  1977年,中断10年的中考、高考恢复。他与另外几位知名教师一起,应聘担起嘉兴地区的中考出卷重任。

  1988年,中小学教师职称考评拉开帷幕,他被评为首批中学高级教师。

  在老师的追悼会上,有一副对联较好地概括了他的一生:一心育英才,殚精竭虑,三千桃李遍四海;毕生轻名利,高风亮节,一代名师传千秋。 动荡之世,艰难之境,有人张口就说“生不逢时”,于是浑浑噩噩,一蹶不振,早早举起了白旗,宣布屈服;有人则奋起抗争,老天愈是不公,愈是捉弄我,愈是打压我,我越要抗争,越要反弹,越要体现出自身的价值!之所以有此区别,全是境界气度使然。唐老师无疑是抗争者的优秀代表,他以残缺的翅膀,迎着逆风美丽地飞翔,给后来者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作者 沈仑 编辑 张美萍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专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
[关闭窗口]
中共嘉善县委宣传部主管 嘉善县广播电视台 嘉善县新闻信息中心联办
浙新办[2010]1号 浙ICP备09024527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  
视听许可证号:1105110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30198 | 广告经营许可号:3300008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