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嘉善新闻网  >  嘉善新闻  >  民生

我县秸秆“再生”渠道多
 2018年11月01日 09:05:53 嘉善新闻网
  

  眼下正是晚稻收获时节,我县各镇(街道)农村一片繁忙景象。随着晚稻的颗粒归仓,产生的秸秆怎么处理是农户们最关心的问题。随着近几年我县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推进,秸秆打碎还田、秸秆发酵化身种菇基料等已非常普遍,这些处理方式使得秸秆利用率高,经济效益明显,因而深受农民欢迎。

  在惠民街道丰产粮油合作社的稻田里,黄澄澄的成片稻田一望无垠。一台台收割机正穿梭其间,忙着收割水稻,村民们则有序地把稻谷搬运到拖拉机上,然后再运送到烘干房。记者在现场看到,随着收割机的运作,细碎的秸秆一下子就铺满了田间。“秸秆打碎以后还田,对明年小麦和水稻种植都有好处。”合作社负责人富志刚介绍,多年来,合作社流转了1500亩农田,大部分都采用这种秸秆还田的做法,为此省去了不少施肥的成本。

  秸秆打碎还田与不打碎还田相比,有着易于腐烂的优势,对改善土壤肥力的效果也更明显。惠民街道农业发展局局长张希根介绍,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等元素,有机质也较为丰富,秸秆还田数年,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各种养分含量。“以前看到其他地方有因为村民露天焚烧秸秆而引起火灾的,在我看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采用收割机收割时,同时把废弃的秸秆打碎,变废为宝,省时省力,不失为两全的好办法。”富志刚说。

  近日,姚庄镇武长村一蘑菇种植基地内,9个蘑菇大棚里,一层层竹架上铺着秸秆。“秸秆发酵后,是种菇的好基料。”负责人李师傅介绍,整个蘑菇种植基地共需要两万公斤的秸秆,除了部分来自外地,大部分秸秆都在周边收购。县农技专家认为,秸秆作为种菇基料,在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的同时,可以实现小生态循环。秸秆通过食用菌、微生物发酵,产出蘑菇后的废料可以还田,增加土壤养分。“蘑菇堆料最好的基料就是稻草,我和不少种粮大户都有合作,每年到了晚稻收割期,就会前去回收晚稻秸秆。”李师傅表示。

  近年来,我县还在罗星街道马家桥村创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并在西塘镇建成银海秸秆回收有限公司等3个秸秆资源化利用收储点,年收储能力达到1万吨。此外,我县还推出了秸秆肥料化、基料化、饲料化、原料化、能源化“五化”利用方式,2017年全县秸秆可收集量为16.63万吨,实际利用量为15.84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95.25%。

  “秸秆绝对是一种资源,现在的关键是推广普及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和途径。”县农经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过去有些农户图省事,把秸秆一烧了之,现在通过专业设备进行秸秆机械化切碎还田的技术已经成熟,是秸秆资源化利用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他们将在全县适宜机械收割的地块推广应用。县农经局相关人员说,秸秆的综合利用可以使农村环境得到改善,让生态循环农业的长效机制得以建立。

  来源 《嘉兴日报》嘉善版   记者 倪杨艳 通讯员 王群 编辑 章永红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专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

最嘉善微信、in嘉善APP,扫一扫!期待您的关注!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 | 版权声明
中共嘉善县委宣传部主管 嘉善县广播电视台 嘉善县新闻信息中心联办
浙新办[2010]1号 浙ICP备09024527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  
视听许可证号:1105110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30198 | 广告经营许可号:3300008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