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嘉善新闻网  >  嘉善新闻  >  三农

我县甜瓜大棚内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
 2018年12月18日 09:12:21 嘉善新闻网
  

  “回收地膜是个麻烦事,用了可降解地膜,就不用担心地膜残留对土壤的污染了。”日前下午,在魏塘街道长秀村的甜瓜种植基地,基地负责人王华荣指着大棚地里已铺好的全生物降解地膜说道。

  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县兴起的农膜覆盖栽培技术具有显著的增温保墒、抗旱节水、增产增收作用,掀起农业生产一场“白色革命”,农膜也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农资。近年来,随着设施农业加快推进,农膜用量不断增加,据县农经局经作站站长徐丹介绍,大棚农膜包括棚膜和地膜,棚膜由于厚度大、易回收,基本得到有效回收和再生利用,而地膜就地翻耕入土后,会让农田水系和土壤结构遭破坏,引起地下水难下渗和土壤次生盐碱化,作物生长环境恶化、发育受阻,最终导致效益下降、品质降低,地膜回收率较低。

  “全年的地膜施用量较大,达到500吨,因此地膜的回收刻不容缓,此次全生物降解地膜的试用也是全省‘三农六方’项目的一个试点,希望这个全生物降解地膜能为我县大棚种植户带去福利。”徐丹说。

  普通地膜主要成分是聚乙烯,它在土壤中极难分解。当天,记者在基地大棚里看到,正在使用的普通不可降解地膜和可降解地膜,颜色并没有区别,但当基地负责人王华荣用手撕开两款地膜时,普通地膜韧性足,很难撕坏,而全生物降解地膜用手轻轻一扯便裂成了几块,质感有些像碳化的纸。“希望经过6个月的种植过程后,可降解地膜能成功分解。”王华荣对可降解地膜的使用充满了信心。

  王华荣是我县甜瓜种植产业带头人,一共种植了200个大棚,每年的地膜使用量在30吨左右。“地膜最大的问题就是残留,现在大棚门口还有工人从大棚田内捡来的地膜碎片。”说着,王华荣随后从大棚门口拿来一袋蛇皮袋,里面都是工人捡来的地膜碎片。“这些碎片残留在土壤里影响了作物的生长,还产生了污染,这是我们种植户最为头痛的事。”王华荣说,这种全生物降解地膜与以往使用的普通地膜不同,可自动降解,不会对土壤造成危害。全生物降解地膜通过氧化作用,微生物消化吸收利用,变为水、二氧化碳和生物质,融入到土壤中。

  徐丹介绍,省里推广的全生物降解地膜短期使用期限6个月,适合甜瓜、番茄、茄子、番茄等种植。此外,全生物降解地膜使用方法与功能和普通地膜一样,但使用后自动降解无残膜,无需捡膜,节约劳动成本,更重要的是降解后无二次污染,可避免残留地膜对土壤造成的污染危害。“这些都是我们了解到的情况,具体降解时间多少,降解到什么程度,都要通过这次试用才能得出结果。”徐丹说。

  但在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了一些问题。在王华荣基地上工作已有10来年的冯荷花表示:“这款可降解地膜到底好不好我们还不清楚,但在实际铺设时,我们发现宽度太窄,增加了劳动量,原本一个大棚普通地膜只需要铺两张,而这款可降解地膜需要铺三张,非常费时,希望生产厂家能对此进行改进。”对于冯荷花的意见,徐丹也表示会向省农业部门进行反馈。

  来源 《嘉兴日报》嘉善版   记者 倪杨艳 通讯员 翟福勤 编辑 章永红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专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

最嘉善微信、in嘉善APP,扫一扫!期待您的关注!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 | 版权声明
中共嘉善县委宣传部主管 嘉善县广播电视台 嘉善县新闻信息中心联办
浙新办[2010]1号 浙ICP备09024527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  
视听许可证号:1105110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30198 | 广告经营许可号:3300008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