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数字报纸 浙江网视  浙江微博 民论坛 心志愿者 善广电 善数字报
新闻检索
 首  页   |   嘉善新闻   |   观天下  |  在线访谈  |  网  视  |  民生信息  |  专  题  |  活  动  |  图  吧
市民论坛  |  爱心志愿者  |   商  务  |  金融频道  |  微嘉善  |  热点话题  |  人  文  |  广  电  |  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向本网投稿   《嘉兴日报》嘉善版新闻热线:84311000 13758090000   嘉善电视台新闻热线:84211999
   频道首页 | 柳州采风 | 节庆活动 | 书画摄影 | 和谐人文 | 文体设施 | 非物遗产 | 文保单位 | 民间文艺 | 嘉善名人
 
您现在的位置 嘉善新闻网  >  人文频道  >  柳州采风  
过年做糖糕
2019年02月01日 10:51:14    [我要投稿]

  随着新年越来越近的脚步声,年味也越来越浓。可能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吧,怀旧感也就越来越深,尤其春节将临,时常会想起儿时过年的一些往事,比如写春联、压岁钱、穿新衣、放鞭炮等,特别过年自家做糖糕的往事,记忆特深。

  过年做糖糕,是我国欢度春节的重要习俗之一。“糖糕”我们常称之“印制糖糕”,这是用米粉做成的传统手艺糕点。记得离春节还有半个月左右,父母就开始忙碌起来。先把做糖糕的“糯米”和“籼米”分别淘洗,然后晾干(不晾干磨出的粉有条状)。

  磨粉,这是个吃力活,父亲和母亲有时会轮流着磨。当时一般人家都有石磨。磨时,石磨旁放着米,在米粉出口处放好干净的桶。一手把米放入磨盘上面的圆孔中,一手顺时针方向推磨,随着磨盘的转动和石磨“吱吱”声响,原先的米便成了米粉。

  将米粉做成糖糕,又是一道主要工序。要分别按照糯米和籼米的比例,放在容器(一般是大脸盆或大脚盆)里,干搅后,加适量的水进行伴和。水不能过量,过量了米粉会太烂,容易黏附在印模上;水过少,糖糕容易干裂。辛好这方面,母亲是内行。

  为了增加色味,还分别做出“红糖糕”和“白糖糕”。红糖糕就加入红糖,白糖糕就加入白糖,但当时白糖显贵,往往加入‘糖精’,冲泡后代替白糖。待米粉拌捏得差不多了,弄成一块块,嵌进一只只洒了干粉的印模里(以防粘模),开始正式做印糕了。这道活儿,我们兄妹几个最喜欢,大家把手洗干净,抓住一团团拌匀的粉团,捏成差不多大小后,放入印模中压实,然后把印模翻个身轻轻一敲,自然落下,按顺序把它排放到蒸架里,蒸架里面用粽箬叶铺平。一排排、一行行放满后,再叠蒸架,一般2层。等全部好了,在蒸架沿边用布条巾围封好,以防漏气。大锅子放好水开始在灶头上烧……

  当糖糕蒸得满屋溢香时,富有经验的母亲会说:“好了,开始上红点子。”我们兄妹一哄而上,尽管热气腾腾,我们还是争着给糖糕“点红”。

  所谓“点红”,就是把大红纸用水浸泡后,水成红色,通常用筷子头蘸蘸,点到糕的中心部位。印制糖糕模块图案有多种,如名花异卉、凤凰呈祥等,但蟠桃型和鲤鱼型的给我印象最深。鲤鱼“点红”就点在眼睛上,蟠桃点在中间。点好后,母亲拿来蒲扇,叫我们趁糕还热时用力扇,这样待糖糕冷却后,会发亮通透很好看。

  一排排、一行行点着红点的糖糕,不仅在春节供家人食用、邻里相互品尝,而且在长辈们的心中,还象征和企盼着红红火火、甜甜美美的新一年。 岁月缱绻,时光往返,儿时过年做的糖糕,如今看来它真的不仅是一段春节里难忘的往事,而且更是文化传承——“年”,在我们每个人心底始终有着沉甸甸的分量。

作者 钟迪良 编辑 张美萍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专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
[关闭窗口]
中共嘉善县委宣传部主管 嘉善县广播电视台 嘉善县新闻信息中心联办
浙新办[2010]1号 浙ICP备09024527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  
视听许可证号:1105110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30198 | 广告经营许可号:3300008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