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数字报纸 浙江网视  浙江微博 民论坛 心志愿者 善广电 善数字报
新闻检索
 首  页   |   嘉善新闻   |   观天下  |  在线访谈  |  网  视  |  民生信息  |  专  题  |  活  动  |  图  吧
市民论坛  |  爱心志愿者  |   商  务  |  金融频道  |  微嘉善  |  热点话题  |  人  文  |  广  电  |  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向本网投稿   《嘉兴日报》嘉善版新闻热线:84311000 13758090000   嘉善电视台新闻热线:84211999
   频道首页 | 柳州采风 | 节庆活动 | 书画摄影 | 和谐人文 | 文体设施 | 非物遗产 | 文保单位 | 民间文艺 | 嘉善名人
 
您现在的位置 嘉善新闻网  >  人文频道  >  柳州采风  
过年忙,忙过年
2019年02月01日 10:51:36    [我要投稿]

  一不留神,秋收冬藏忙完了,一年时间就这样悄悄地打发了。辛苦了一年,总该大张旗鼓地犒劳一下自己吧。腊八一过,人们就打起精神准备过年了。父亲说:老古话“穷来省勿有;有了吃勿穷”,省死省活,苦了自己。田里丰收了,兜里有了铜钿,说话也有了底气!过年忙,哪家不都是围着“过年”穷忙。过年的准备工作很忙,一切准备就绪,就忙着过年了。

  过年,置备年货忙。临近年底。一大早,摇船上街去西塘。不知不觉中,船上人坐得满满当当,都说去镇上打点年货。欸乃声里,笑声一路撒去,河水激起一串串笑靥。到镇上,上了岸,男人们急急忙忙上南货店、烟纸店。买了红糖白糖,外加划糕纸,再买豆干、油泡,南北货装满了篮。尽管笋干很贵,可再贵也得买一些,过年配菜缺不了。油盐酱醋、瓶瓶罐罐,提得篮子挡手都快豁脱了。菜油鼎鼎要紧,可菜油票不多,平时舍不得多吃一口,积攒到过年,好把过年菜烧得油光贼亮。洋火子买一打,把家里的炉灶点得亮旺旺,让清贫的日子红火起来。高升百响买几副,节日里乒乒乓乓、噼噼啪啪添吉祥。年画多买几张,把客厅房间布置得漂漂亮亮。打年货,掏空了口兜才歇作。

  女人们要要紧紧去布店。橱窗里、柜台上,布匹琳琅满目,花红花绿真漂亮。卡其布厚实,斜纹布柔软;摸一摸,绢光溜滑;挑一挑,铁灰藏青各有所好。剪了布,买了棉,就像捡了个宝贝,笑盈盈地出门来。还得添点鞋条、织底线,儿女还盼着新年里穿新鞋呐!

  父母会使出浑身解数,杀鸡宰鹅切笋干;换毛巾、掸烟尘,打扫卫生,干干净净迎新年。家里人多,换下的衣裳被褥一下子搿勿落,把水桶、木盆全装满了。一件件衣裳得用手来搓,一条条被褥要用板刷刷。母亲布满皲裂的双手撑起全家人的整洁和体面。场上搭起三脚架,搁上晾衣竹。撩上晾晒的衣被,就像飘舞的彩旗,在迎接冬日里的暖意。

  平时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省吃俭用,就为过年多买些肉。年廿八,年廿九,肉摊头前人头攒动,肋条、腿肉,蹄髈、夹心卖得精光。有了肉,父亲也有了施展本领的天地。特地在屋外盘起土灶,起油锅走油肉。取肥瘦相间的带皮肋条肉,刮洗干净,切成长方形,入开水锅,加葱姜黄酒焯过,取出,漂洗,再入锅煮至八成熟,揩干水,趁热将皮抹上糖色,进油锅里煎炸,待肉皮起泡,呈暗红色时取出冷却。走油肉鲜红油亮,照得人心亮堂堂。《淮扬拾遗》中是这样评介红烧走油肉的:肥而不腻,咸中渗甜,酒味馨香,虎皮纵横。吃起来更是质地酥烂,醇香味美。

  过年,备个猪头派用场。祭祖敬菩萨,三牲办不了,供桌上有了猪头才像腔。去肉摊上买猪头,还得托人情,起码也得递几根烟。自家杀头猪,留个猪头很便当。焐猪头要用硬柴火,咕嘟咕嘟炖上小半天。祭祖时,父亲将猪头供上桌,称心如意写满脸。

  过年要做新衣裳。做父母的就“踮起脚趾头”来为孩子添置新衣新鞋。母亲在煤油灯下纳鞋底做新鞋,针针线线把爱字缝上。家庭经济宽裕的还请来裁缝师傅。看老裁缝量身制衣,心里很甜蜜。

  一切准备定当,就忙过年了。小年拉开了过年序幕,做圆团、划方糕,忙得不亦乐乎。圆团白白糯糯,方糕又甜又香。土制的糕点算不上精致,却吃出了幸福滋味。小年夜祭过灶君,再请财神。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布置得漂漂亮亮。栾树柏枝插门楣,大红对联贴两旁,日子红火有奔头,父母禁不住喜笑颜开合不拢嘴。

  年三十是过年的重头戏。厨房间的砧板声就像过年的鼓点欢快响起;袅袅炊烟倾吐着农民的欢乐。家乡重视除夕祭祖,向祖先行礼,让人世端庄、人心温暖。

  吃年夜饭拉开了过年大戏的幕帷,家家户户喜气盈门。大鱼大肉呈现丰年的收成、家庭的富足;大口吃肉体现过年的豪迈、生活的幸福。红烧走油肉是小把戏的最爱。杜做酒是求之不得的快乐源泉。吃了红烧肉,还吃塌棵菜。吃了塌棵菜开年就脱苦(塌棵的谐音)!最开心的事还是父母给儿女发压岁钱,那是盼望已久的过年礼物。平日里口兜瘪蹋蹋,有几个钱了,年头上可以潇洒一回,买鞭炮、买糖果可装大爷喽!

  大年初一。一大早,家家户户开门燃放高升百响。噼里啪啦,火光四溅。此举寓有早放(高升)早发(财)之意。天未亮,村庄里高升、百响连天响。男客们衣着挺刮,姑娘家红裳翠盖,小囡头一身簇新,笑迎新年。村道上,见了面少不了拱一拱手,道一声吉祥。村子里,喜庆的锣鼓声闹翻了天,快乐的漪澜在村庄里激荡。小把戏赶紧给长辈拜年,收来红包笑嘻嘻。

  年初二,人来客往走亲眷。家宴办得特丰盛,大鱼大肉摆满桌,白酒黄酒斟满杯。家家请客、作客,人人待客、谢客,处处弥漫着热腾腾的过年味。

  开心事层出不穷,热闹事接踵而来。年头上结婚人家多。闹新房、讨喜糖,串东家走西家。新房里喜气盈门,欢声笑语塞满屋。小把戏齐声喊:新娘子,动动开箱子!发喜糖!发喜果!那个时代,小把戏连赤膊糖都难得吃一粒。新娘子发的可是花红花绿的纸包糖,说不定还有难得一见的长生果哩!吃了糖,日子甜蜜。吃了长生果,风光幸福。

  接下来,大年初五接财神。曾记得,接完财神就可吃猪头肉了。看见母亲将猪头大卸八块,脚就移不动了。卸掉肉的骨头上还有筋筋攀攀的零星肉。捧起骨头,拧脖子甩头,横咬竖咬,摘剔牙綮,腮巴掌乱鼓。白焐的猪鼻冲、巴掌肉犹如蟹螯逸味,张开饕餮大嘴,大过吃肉的瘾。母亲做的猪头膏更是父亲交口称绝的过酒菜。 作客忙,宴请也忙。七大姑八大姨的,你来我往,客来客气,过年酒要吃到初十头。都说“年初九,灶脚边剩个萝卜头”,直吃到家里小菜告罄,只只碗底朝天方休。

作者 三篰草 编辑 张美萍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专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
[关闭窗口]
中共嘉善县委宣传部主管 嘉善县广播电视台 嘉善县新闻信息中心联办
浙新办[2010]1号 浙ICP备09024527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  
视听许可证号:1105110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30198 | 广告经营许可号:3300008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