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数字报纸 浙江网视  浙江微博 民论坛 心志愿者 善广电 善数字报
新闻检索
 首  页   |   嘉善新闻   |   观天下  |  在线访谈  |  网  视  |  民生信息  |  专  题  |  活  动  |  图  吧
市民论坛  |  爱心志愿者  |   商  务  |  金融频道  |  微嘉善  |  热点话题  |  人  文  |  广  电  |  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向本网投稿   《嘉兴日报》嘉善版新闻热线:84311000 13758090000   嘉善电视台新闻热线:84211999
   频道首页 | 柳州采风 | 节庆活动 | 书画摄影 | 和谐人文 | 文体设施 | 非物遗产 | 文保单位 | 民间文艺 | 嘉善名人
 
您现在的位置 嘉善新闻网  >  人文频道  >  柳州采风  
看电视
2019年08月22日 09:16:21    [我要投稿]

  大约上世纪70年代末,小镇上开始有了电视机。这个新生事物的出现使宁静的小镇平添了几分热闹,尤其到了傍晚,吃过夜饭,都在相约去哪里看电视。那个年代电视机没有普及普通人家,想看电视只有去公家单位,令人神往的文艺类节目也都在晚间播出。拥有电视机的单位,在夜幕降临之前,已是人满为患。这种集聚式观看电视的现象,可以看成是“文革”刚结束时的一种独特的群众文化活动,如果从历史角度观察,这个让人难以忘却的热闹场面,是一场经历时间很短的自发性群众文化现象,完全可以遗存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
  那年代单位的电视机是稀罕物,通常放在会议室或大礼堂里,用一个专门定制的电视柜存放。电视柜造型有别于一般家具,为便于多人观看,它的四条腿很高,上面呈箱子状,正好放入一台电视机,正面有一块可翻动的箱盖,平时箱盖翻上,可上锁,钥匙有专人保管,所以公家的电视机也不是随便就能观看的。
  当年看电视,无奈僧多粥少,镇上有电视机的单位都设有门卫,一般情况只允许本单位职工及家属进场,其余人员均被拒之门外。但堵在外面的人总是迟迟不肯离去,都在想尽办法混进去,或托熟人找朋友带入,或趁门卫一不留神偷偷溜进去,更有甚者,爬窗翻墙而入。最后那些不活络的老实人只好怏怏回家,带着失望和懊恼抱枕而睡。
  父亲是镇卫生院的医生,求医问药的人较多,人食五谷,总要生病看医生。因而人头熟,交友广。听说有好看的电视节目,放下饭碗就缠着父亲带我们寻地方看电视去。慈祥的父亲是受过良好教学的知识分子,总是能满足我们看电视长知识的要求。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父亲带着我们到县总工会的电视放映室,那天播放的是香港电影《三笑》,第一次看港台片子,心情异常激动。去的时候总工会门口已是人头攒动,幸好门卫是父亲的朋友,悄悄带我们从侧门进入,还坐到了头排中间的好位置,得以近距离欣赏到影片女主角秋香的扮演者、香港著名影星陈思思的动人风采,她的一颦一笑至今令人难忘,她的形象超越了我以前的审美观念和欣赏趣味,原来女演员可以这样风姿绰约。
  父亲有个要好的同事,是镇卫生院会计,姓王,人称王会计。王会计业余爱好无线电技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竟然成功组装出一台9英寸黑白电视机。王会计单身好客,邀我们一起去他家看电视。正愁没有看电视的好地方,公家的放映室不仅门口难进,即使进去了,也是人多太闹。自己屋里厢看电视就舒服多了,可以不受干扰,全神贯注地看完一部完整的片子。王会计的邀请,使我们像小狗落拉粪坑里,高兴得不得了。
  王会计家的电视机放在卧室的五斗橱上,卧室虽小,但很温馨,我们围坐在方桌旁,仰头静静地观看,父亲与王会计喝着茶,轻声聊着单位里的花边新闻。有时信号受到干扰,屏幕出现大面积雪花,王会计会马上过来对电视机进行微调,如果效果不明显,就到窗口调整竖在外面的天线的方向,直到清晰为止。有一段时间,我们几乎天天晚上泡在王会计家里看电视。那部轰动一时的二十六集美国电视剧《加里森敢死队》,就是在王会计家那台小小的9英寸黑白电视机上看完的。
  到了上世纪80年代,电视机逐渐进入了寻常百姓人家,我家也拥有了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视机,想怎么看就怎么看,自由方便。那种与人一起东奔西走找地方看电视的热闹场面,也就随之慢慢淡出我们的日常生活。

作者 顾涯/文 郁耿/图 编辑 张美萍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专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
[关闭窗口]
中共嘉善县委宣传部主管 嘉善县广播电视台 嘉善县新闻信息中心联办
浙新办[2010]1号 浙ICP备09024527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  
视听许可证号:1105110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30198 | 广告经营许可号:3300008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