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数字报纸 浙江网视  浙江微博 民论坛 心志愿者 善广电 善数字报
新闻检索
 首  页   |   嘉善新闻   |   观天下  |  在线访谈  |  网  视  |  民生信息  |  专  题  |  活  动  |  图  吧
市民论坛  |  爱心志愿者  |   商  务  |  金融频道  |  微嘉善  |  热点话题  |  人  文  |  广  电  |  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向本网投稿   《嘉兴日报》嘉善版新闻热线:84311000 13758090000   嘉善电视台新闻热线:84211999
   频道首页 | 柳州采风 | 节庆活动 | 书画摄影 | 和谐人文 | 文体设施 | 非物遗产 | 文保单位 | 民间文艺 | 嘉善名人
 
您现在的位置 嘉善新闻网  >  人文频道  >  柳州采风  
住有所居 梦想成真
2019年08月26日 11:11:41    [我要投稿]

  房屋,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居者有其屋”“住有所居”,是千百年来人民群众的希翼和期盼。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嘉善与全国各地一样,关注民生,重视发展,逐步建立起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住房保障体系,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需求,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从解放初的不足4平方米增加到目前的46.1平方米,从一个侧面显示社会主义祖国七十年沧桑巨变。
  记得唐代诗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说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正道出我幼年时的心声。我出生在1940年,亲眼看到解放前嘉善住宅的大体情况:除少数豪门大宅外,大多是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城镇)和平房(农村),以及是泥墙竹柱茅顶的草棚,简陋、狭窄、阴暗,甚至还有有家无屋的,或借住寺庙凉亭,或露宿街头,遇烈日酷寒,暴尸郊野。
  我家也不例外,听父母说:祖上传下来的魏塘镇电厂桥南侧一楼一底住宅,在1937年11月日本侵略者的飞机对魏塘镇狂轰滥炸时被炸成废墟,成了两手空空的赤贫户。多亏亲友救助,在乡下一个名叫潮泥滩的小镇上租房而居。租来的房屋十分破旧,连门也没有。怎么办?一位姓姚的远亲说他家有扇旧门,请人帮忙修修能装上去。我的童年、少年就是在这样的居住条件下生活,至今还记得五六岁时家中没米下锅一家人挨饿发呆的情景。多亏虚龄十岁时喜逢解放,“一唱雄鸡天下白,人民当家做主人”,感谢党和政府给予减免学费和助学金,我才读满小学、初中,后来保送进师范当上了教师,且一当就是41年。
  我初到县城魏塘镇,那是上个世纪50年代考上嘉善一中的第一学期。当时寄住在人民广场对面的亲戚家,而亲戚家的房子也是租来的,与我家的差不多,一楼一底,老式砖木结构,石灰斑驳,门窗透风,屋顶还有点漏水,一到夏天,蚊蝇嗡嗡,一把老蒲扇绝不能离手。“能够有间挡风遮雨的房子已经不错了。”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寻常人的心态。生活水准低,期望值不高,住宅上岂敢有奢望?何况我——乡镇来的莘莘学子,只要一心读好书就是了。
  斗转星移,岁月荏苒,因工作借调,我再到魏塘镇已是上世纪90年代。这时的魏塘镇已不是原先带鱼状一条长街,而是充满了活力和生机的一座小城市:解放路、谈公路、环北路、车站路相继建成,四横四纵的道路框架已露端倪;道路两侧楼厦林立、鳞次栉比,人行道彩砖美观,绿树成荫,商业繁荣,车马骈阗,夜晚各式灯光闪烁。呵,沐浴着党的改革开放的春风,嘉善似雄鹰在城市化道路上展开了腾飞的翅膀。
  随着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一个个设施较全的居住小区和经济适用房小区陆续建成。“告别蜗室,搬入新居”,谁不喜笑颜开?
  这期间,同事怜惜我“早出晚归太辛苦”,帮我联系了一个小套。别看是小套,只有56平方米,而且是二手房,可对我个人而言,已是固定资产投入最大的一笔。我在对地段、层次、结构、价格反反复复一再推敲商议之后,咬咬牙,按揭贷款把它买了下来。拿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屋所有权证》时,我的手颤抖了,从父辈租房到终于跻身于自己拥有住房的一族。挣扎过,才懂得破茧成蝶的壮丽;迂回过,才珍惜水到渠成的通畅。怪不得,那时我睡梦中也常会笑醒。
  我居住的这套住房在解放三村小区。我记得那里原来是荒地、菜地和稻田,是从田野上开辟出来的新区,25幢全是5层楼房,居住着近千户居民,每一住房有厨房间、卫生间、卧室、客厅、朝南阳台。一幢幢楼房间绿篱红花相映,纵横水泥小路连成网络,小区中间有一个数千平方米的广场,供居民晨练休憩。这类上世纪90年代初开发的小区,用今天的眼光看,说它粗放型建筑也好,说它低水平住宅也好,可在当时,满足了人们对居住的需求。
  现在有不少住户从解放三村搬入桂花里、雪松里、证大东方名嘉等小区,主要嫌该小区住房面积太小。是啊,从小面积到大面积到别墅,从室内无厅到小厅再到大厅,从大卧室兼起居至小卧室起居分开,从平面到错落的室内空间,说明人们在住房观念上起了极大的变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会对住宅从量转向质的追求,需要住宅多样性和更广泛的选择性是必然结果。康居工程正应承了人们这一需求,据我所知,康居住宅是我国住宅产业符合全球住宅发展方向的品质标准,是我国住宅建设从早期粗放型转为技术集约型的重大决策。
  那时,我基于经济条件,又不敢冒险超前消费,对此无奢望,但我坚信若干年后子女买一套这样的住房也绝不是异想天开、天方夜谭,因为人们对房屋内涵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了,认识到它是居家的需要,养老的保证,心理的慰藉,财富的象征,价值的体现,增值的手段。果然,在我购买第一套住宅10年后,儿子长大了,在新区购买了120多平方米的住宅,全家的居住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
  七十年春华秋实。据我所知,我们浙江的住房,最早有统计数据的是1957年,当时全省城镇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只有6.39平方米。1983年,统计口径有所改变,变为人均使用面积(居住面积+辅助面积),但也只有9.44平方米。1998年,住宅商品化时代开启。这年,浙江的城镇居民人均使用面积为18.25平方米。到2018年,全省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达45.4平方米。至于我们嘉善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我知道的是1978年4平方米左右、2009年32.26平方米、目前46.1平方米,与全省的统计数据近似。这是面上的情况,如若取点,就我家而言,从原来的租房,到后来的自有房,再到现在的康居房,一叶知秋,一斑见豹,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新中国成立七十年生活的巨大变化,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改革开放的成果。
  回眸含笑,壮丽七十年,我们从温饱迈入小康到更高水平的小康,正告别昨天,走向明天,奋斗新时代,圆一个个梦。

作者 屠政秋 编辑 张美萍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专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
[关闭窗口]
中共嘉善县委宣传部主管 嘉善县广播电视台 嘉善县新闻信息中心联办
浙新办[2010]1号 浙ICP备09024527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  
视听许可证号:1105110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30198 | 广告经营许可号:3300008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