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网视  |  观天下  |  人文  |  生活  |  金融 | 民生  |  话题 | 专题  |  访谈  |  论坛  |  图吧  |  微嘉善  |  爱心志愿者团队  |  嘉善数字报  |  嘉善广电  |  彩票

您现在的位置 嘉善新闻网  >  嘉善新闻  >  媒体看嘉善

鞋的变迁
 2019年10月08日 16:29:10 嘉善新闻网
  

  据史书记载,用简单的工具将植物茎叶编成草鞋,把动物毛皮切割成条裹在脚上,是历史上最古老的鞋类。鞋子的从无到有、从易到难、从陋到美、从做到买的变迁,也是一部社会发展(经济)史的变迁。我经历过从草鞋到布鞋,从布鞋到皮鞋的那个年代,感受到的是祖国70年来翻天覆地的巨变!
  草鞋
  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的物质生活普遍贫困。在闭塞的农村,普通百姓别说没见过锃亮的皮鞋,就连解放鞋也难得看见,一年中农民脚上穿得最多的是稻草编的草鞋。烈日炎炎的夏天,农民们一般都打着赤脚,他们赤脚在水田劳作,赤脚在地上行走,到了晚上穿的是木拖鞋(屐),走起路来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非常不方便。就是到了天寒地冻的腊月,农民们普遍没有棉鞋可御寒,家里穷的乡下老人,整个冬天就穿着蒲鞋过冬。因此,一到农闲,你就会在农家看到这样一个场面,家中男主人先用草绳结成鞋样,将它套在木耙架子上,木耙架上扎好一把散发着清香的稻草,随着编鞋人十指上下飞舞,一把把稻草一会儿就在人们的手中变成了草鞋。一双双草鞋编好后,一串串地挂在家中墙上,到第二年穿时就拿下。手艺好的人还会继续编织蒲鞋,蒲鞋比草鞋编起来更费时费力,但是穿起来比草鞋暖和,准备冬天穿的编织时会另加入布条用于御寒,还美名曰“南方稻草,可抵北方皮毛”,是保暖的首选。儿时的我们,看到这样的场面觉得好奇,也十分羡慕他们展示的手艺,因为稻草家家都有,于是也就依样画葫芦跟着大人学了起来,学得不好一扔了之,学得像了被大人们表扬几句,就高兴得跳起来。但男孩子学做草鞋是必修课,十几岁的男孩往往学得认真,学过几次后草(蒲)鞋打得有模有样。后来供销社的“下伸店”里有一角、二角一双的草(蒲)鞋可买,渐渐地,爹妈就不再强求我们一定要学会,这门手艺也就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布鞋
  上世纪60年代的计划经济,购买生活用品都用票证,老百姓身上也没多少钱。记忆中,国家发给每人一年的布票在10市尺左右,还不够做一套衣服一双鞋。当时人们穿的衣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可鞋子一般是穿一年就破了,所以到了冬天,家中主妇们会利用难得的空闲,翻箱倒柜找破得不能再穿的衣服,拆开洗净后,拣个晴天糊鞋底(扳铺底),接着剪鞋底,纳(扎)鞋底、做鞋面、绱(上)鞋子。为的是让家人新年穿新鞋,四季有鞋穿。可以说过年穿新鞋(衣)曾是我们儿时的梦想!
  年轻时的母亲在生产队里被称为“巧妇”,虽说母亲是个文盲,可我们兄妹三人身上的衣服,都是母亲裁剪后手工缝成。她还十分热心地帮邻居们裁剪衣服,到现在我还能清楚地记得,母亲裁剪衣服时绞尽脑汁地计算,为的是帮邻家的孩子省下一双美丽的鞋面。自己家剪鞋底、做鞋子时更是精打细算,直贡呢(绒)的鞋面布一寸也不会浪费。历历在目的还有母亲一针针地纳(扎)鞋底、绱(上)鞋子时的专注,有时晚上一觉醒来,母亲那昏暗灯光下劳作的背影(幼时农村还没通电)!真可谓:慈母手中剪,儿女身上衣,慈母手中线,全家脚上鞋!
  正因为如此,穿鞋时大人总是嘱咐孩子们要省着点,尤其是男孩小心走路踢破鞋,小孩子脚长得快,鞋不合脚也不舍得丢弃,要送给邻里还小的孩子们穿。那时的我们,都知道爹妈兜里没几个钱,也明白一双布鞋的来之不易,更记住了学校教给我们勤俭节约的道理!儿时爱玩的小伙伴,雨雪天没有雨鞋可穿,串同学家门,玩堆雪人时,就在鞋子下面绑块砖,像踩高跷一样一步步地往前挪,摔倒了哈哈一笑,爬起来继续走。现在回想起来,那情境恍如隔世、犹如梦境。
  诚然,在那个年代农村姑娘学女红,做鞋子是首位,十七八岁的女孩一定要学做鞋了。因为,能早一点穿上自己做的鞋,除了能帮助母亲分担繁重的家务外,还是那个年代衡量一个姑娘是否心灵手巧、聪敏能干的标准。当时农村有这样一个习俗,订了婚的女孩子每年都得为男朋友做双考究的“百叶底”布鞋,谁家姑娘做的布鞋好,就会引来交口称赞,其男朋友也会精神抖擞,劳动生产干劲倍增,好似现在的年轻人买新车那样高兴。如果那个女孩没学会,大嫂大婶们就会谆谆告诫,做母亲的甚至还会喋喋不休……但做布鞋是个技术活,七八道工序一道比一道难;做布鞋是个细心活,千针万线才能做好一双鞋;做布鞋还是个力气活,手上无力底也纳不下来;做布鞋还是个费时活,一星期下来也难完成一双鞋。
  曾几何时,为了学做鞋,白天劳累了一天的姐妹们,晚上相聚在一起,聚精会神地学习纳鞋底、绱鞋子。过程中手背上满是线痕,中指顶针处磨出了老茧,一不小心,针扎进里肉里痛得泪直流!终于,通过无数个夜晚的反复实践,终于大功告成,一双白底黑布鞋呈现在我们眼前。松了口气的姐妹们,才深刻理解了人们常说的,做成一双鞋,好比千辛万苦造好一艘船的比喻了。
  那年月,就是雨天生产队里开会,妇女们也一刻不会闲着,人人都在手脚麻利地纳鞋底,成为那个时代会场一道独特的风景,就连那“呼啦呼啦”的拉线声仿佛也在为会议伴奏。年轻姑娘们即使晚上到村里文艺宣传队排练节目,也会随身带着鞋底,一边背着台词,一边见缝插针地拿出鞋底纳起来……
  皮鞋
  到了上世纪70年代,皮鞋对农村人来还是奢侈品,人们看到一个穿着皮鞋的人,就知道他是个拿工资的城里人。年轻小伙去参军,莘莘学子读大学,人们说得最多的话,就是祝贺他脱下草鞋穿皮鞋。为人父母者教育小孩子常说的话,也是你必须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才能跳出“农门”成为穿皮鞋的城里人,一时间穿皮鞋成了年轻人有出息的象征,但更多承载的却是那艰苦年代爹妈对子女的期许!
  说起来好笑,或许你不会相信,我们生产队里社员,人生穿的第一双皮鞋竟来源于废品。那时,农业生产上贯彻的是“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大队里有一只烧砖瓦窑墩,用于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烧砖瓦需要柴火,而柴火是农村家庭的生活必需品,农家一天的生活,就是从早上的袅袅炊烟开始的。那怎样解决柴火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呢?有办法,村里制定的土政策是买砖瓦除了付钱外,还得用柴火来换。我们村里窑墩烧出的砖瓦大部分是卖给上海青浦、松江一带的农户,他们来买砖瓦时带来的柴火中除了有稻草、秸秆、砻糠(谷皮),还有一船船破旧皮(雨)鞋(据说来自大上海),破旧皮(雨)鞋用来烧窑火力旺,很受烧窑师傅青睐(当时没有环保意识)。看到这些鞋将要付之一炬,赤脚劳作的社员们觉得太可惜了,于是,人人背了一捆捆稻草前去,征得烧窑师傅同意,一双双品相尚可的鞋子,被人们挑出来兴高采烈地拿回家。这些鞋子有的稍加整理就可穿在脚上,有的却需修补才能派用场。怎么修鞋呢?哈,穷有穷办法,皮鞋脱胶用线缝,橡胶鞋脚趾处破洞用茧皮补(杨树上像蚕茧一样的虫茧摘下剪开翻转)。找不到“原配”的,样式差不多的两双拼作一双穿。以至于后来秋收冬种时,人们脚上穿的都是这种拣来的鞋。虽说皮(雨)鞋是旧的,但乡下人讲实惠,觉得只要能比草鞋结实、比布鞋耐用就行了。人们还调侃穿上这种鞋,割稻时不会割破腿,耖冷水沟时不怕冻伤脚!当然,我们年轻人念念不忘的还是什么时候,能穿上一双真正属于自己的新皮鞋!
  后来我参加工作了,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终于狠下心来,花了近半月工资买了双猪皮的棉皮鞋,穿上后不仅脚暖和了,心更是暖暖的!人生买的第一双牛皮鞋,直到现在还保存着,同时保存着的,还有那年月对美好生活的神往!
  岁月流逝、时光荏苒,转眼我们跨入了21世纪,老百姓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儿时记忆中草鞋编织技艺,成了“非遗”活动日的表演项目;穿着草鞋走路,只有在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才会出现;年关将至,农村妇女围坐一起,做鞋纳底切磋手艺的场景更是一去不复返。现在走进大商场,打开“淘宝网”,琳琅满目的皮鞋多得数也数不过来。若你要怀旧穿布鞋,那“老北京”布鞋任你挑;若你要买“保健”鞋,防滑的款式任你选;若你要买“时髦”鞋,款式多到眼花缭乱定不下来;就连那牙牙学语的小宝穿的软底鞋,宝妈们也会在手机“淘宝”上挑花眼!
  现已退休的我,偶尔也会回到魂萦梦牵的老家,沿途看到的是村道旁新建的一栋栋“别墅式”楼房,村道上奔驰着一辆辆私家车可直开到家,村民们手中的一部部手机联系着外部世界,构成的是一幅幅“美丽乡村”人们安居乐业图画。老邻居和我拉家常、说得最多的话是:现在的好日子放在过去是梦都不敢梦、想都不敢想!老姐妹们请我去看新房,进门就看到家中鞋柜一排排,鞋柜中全是家人一年四季穿的鞋。触景生情地聊起玩打草鞋、学做布鞋、窑上拣鞋、梦想穿皮鞋的往事,个个感慨万分,她们告诉我早年打草鞋、做布鞋的手艺已忘记,以前做好的布鞋也在搬新家时被儿女丢弃。是啊,对青年人来说弃布鞋穿皮鞋也许在生活中是小事一桩,但对我们经历过计划经济年代的人来说,丢鞋买鞋不只是个人穿鞋的变迁,折射出来的却是一个时代的变迁!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的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一幅全面实现小康生活的新画卷已经打开。作为艰苦年代中过来的亲历者和奋斗者,我们更加感谢这个好时代,因为我们的命运和这个时代息息相关。衷心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早日实现!

  来源 《嘉兴日报》嘉善版   徐小娜 编辑 张美萍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专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

嘉善新闻微信,扫一扫,期待您的关注!
  [进入论坛]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 | 版权声明
中共嘉善县委宣传部主管 嘉善县广播电视台 嘉善县新闻信息中心联办
浙新办[2010]1号 浙ICP备09024527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  
视听许可证号:1105110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30198 | 广告经营许可号:3300008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