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旋律,每天凌晨6点,准时从灶披间传出,它像闹钟一样,告诉我们可以起床干活了。这是小镇上有线广播开始播出的时间,此时小镇上的居民也随着这支鼓舞人心的《东方红》乐曲而忙碌起来。
在传媒不发达的年代,有线广播可以说是最好的政治宣传工具和社会信息传播渠道,也是文化娱乐的主要阵地。左邻右舍大部分人家都安装了能收听有线广播的小喇叭,那时没有初装费之类的费用,只要你愿意随时随地可把广播线接入家中,只是收听广播的喇叭需要自备,我们普通人家对广播喇叭没有什么要求,能发出声音就行。
记得我家安装在吃饭间的那只广播喇叭,是父亲的一个朋友送的,黑不溜秋形似小菜碟。我们把它装在纸盒里,并在纸盒的正面细心地剪出一个镂空的五角星,这是当年最流行的经典图案,然后悬挂在餐桌上方,再从隔壁人家接进一根广播线,安上拉线开关。于是,本地新闻、天气预报、文艺演出等节目的声音源源不断地从纸盒里流传出来。
有线广播的准点播出,慢慢成了居家生活的空中时钟,从早晨6点到晚上20点,一听广播里的节目,就能知道现在是几点几刻。那时我们会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现在几点了?”“你听广播啊!”有线广播一般到晚上20点便结束一天的节目播放,但也有特例,当国家或县里有重大事件发生,播出时间会根据需要延长。“文革”期间此类情况经常发生,每遇毛主席“最新指示”发表,有线广播就会延长播音时间,因为“最新指示”传达到县城里常是半夜,此刻广播站的播音员就要加班加点,用异常激动的声音向全县人民宣讲这一重要新闻。“最新指示”播出不到一个时辰,小镇上便热闹起来,敲锣打鼓声从四面八方响起,狂热的革命群众欣喜若狂地迎接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最高指示。我们作为儿童,不能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但也非常喜欢这样的热闹场面,时常结伴在欢腾的人群中兴奋地游玩。
隔壁婆婆一字不识,也让孙子来装了广播喇叭,因为广播里有天气预报,她每天会准时收听。隔壁婆婆无欲无求,无忧无虑,只是非常关心明天天气如何,因为明天是她的生活希冀。我的父母也很关注广播里的天气预报,这样可以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好明天的工作生活。而我最喜欢听广播里播出的文艺节目,相声说唱或者方言故事,就是革命歌曲、样板戏唱段都听得津津有味。这与吃不到山珍海味,只有青菜萝卜,肚子饿了照样能吃出美味一样。在传播媒体缺失的年代,有线广播的普及,确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去年听说东门老街要拆迁,便去拍点照片以作留念。无意间走进一间破旧不堪的老屋,发现墙壁上竟然还悬挂着一只恍如隔世的广播喇叭。已经淘汰了几十年的物件,今日重现,这仿佛在告诉我们不要忘记过去虽然单调但又充满别样乐趣的文化生活。这只广播喇叭的外壳是用木板做成,正面同样是一个镂空的五角星图案,极具时代特色。不知这户人家为何迟迟没有撒掉?本想拿下来留作纪念,犹豫再三,未敢下手,房子的主人几十年没有去移动这只广播喇叭,或许有一定的原因,我们应该尊重主人的愿望,让这只曾经传播时代最强音的广播喇叭伴随老屋悄然而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