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学是在大队的学校上的。学校建在一个浜的中间位置。
学校条件异常简陋。学校就是一幢低矮的砖瓦房。朝南五间,四间是教室,还有一间朝东的横屋,是一年级的教室。教室长方形的,长约三到四米,宽两米左右。左右各一扇矮小的窗,有的玻璃都掉了,用硬板纸钉住了。每个教室有十几张高低不一的课桌椅。最后排是一根木头放在一个墩子上当凳子。最后一排往往要好几个学生合用一张桌子。每个教室都是泥地,被踩得黑亮亮的。一年四季,教室都比较潮湿。特别是到了下雨天,有时屋顶还有漏水的。教室里晴天也阴暗,下雨更是暗。教室中间挂着一盏小灯泡,最多三十瓦。雨天亮着也很暗,真难想象当时是怎么看清黑板上的字的?学校没有围墙,教室的前后很开阔,树木也很多。那时,操场就是屋前一块泥地。一下雨,操场泥泞,道路泥泞。
从家到学校都是泥浆路。我的低帮雨鞋根本走不过去。如果你非要走,泥浆水准会到你雨鞋里,水、泥粘在脚上,让你难受整天。记得一个冬天下雨,我高兴地穿着新买的低帮元宝雨鞋上学,刚开始很开心,也很小心地走着,但走到学校围墙边,一滑滑进泥潭中,泥浆没进了雨鞋,一整天坐立不安。吃一堑,长一智。后来遇到雨天,早上弄些饭菜,中午不回家,就在学校吃冷菜冷饭了。操场也是泥场,但春天的操场边花草茂密,野花争艳,景色秀丽。
教室的墙壁上面用红色颜料写着八个大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当时并不懂这八个字的含义,只觉得这几个写得真好。后来经过老师的教导,我才了解到,是想让小学生用心学习,做一个每天进步的好孩子。
谈到学习,我记得在一年级时,我由于上一年领妹妹,报了名也没能上学。9岁那年,我特别想上学。记得上学第一天,我兴奋不已。老师让我们写自己的姓名。我没上过幼儿园当然写不来,就随便圈写一下算了事。不过,我后来读书很专心听,积极发言,算术曾考过两个100分。我每学期能拿到奖状,总体来看,属于上等生,但是并不拔尖。
实际上,我当时在学校并不用功,玩的时候多,念书的时候少,回家更是做家务时间多,不是做饭,就是割草,根本没想到学习。我们班上考第一的叶同学,和我同桌,年年都是第一。他比我大一岁,好像已经很成熟了,死记硬背,刻苦努力,喜欢看书,不见笑容,也不同我们打闹。我虽然少无大志,但有时也想争第一。因为看书,他奖了一个铁皮铅笔盒,真是羡慕不已。
读书一开始,就开始学拼音。由于当年是代课的民办教师教我们。学习一段时间以后,仍旧不太会读拼音,于是,每天读拼音,虽然读不准音,但最终会读了,当然仍然读不准确。当时对我来说,拼音是一种非常神奇的东西。我看到过方块字,但是没看到过拼音,我以为学汉字是天经地义。但学拼音很神奇,只弯弯曲曲像蚯蚓爬过的痕迹一样,居然能发出音来,还能有意思,简直是不可思议。
越是神秘的东西,便越有吸引力。拼音对于我就有极大的吸引力。万没有想到,经过一两个月,望之如海市蜃楼般的,可望不可即的拼音我竟然会读了。我现在已经记不清楚,我究竟是怎么学会拼音的。究竟学了多久,我已经记不清楚,好像不太长,当时学的东西也不太多,26个拼音字母学了以后,就开始学课文。我当时脑中的总有问题:为什么“日”和“目”两个词读音不同,不就相差一横嘛?我不敢问老师,似乎怕老师答不上来似的。
每次回忆小学学习拼音时的情景,我眼前总有一团零乱的花影,是盛开的月季花。原来当时老师办公室窗外种有季花。春天一到,月季花盛开,红的、粉的花朵张开笑脸。每当去办公室交作业走过那里,鲜花绿叶,极为艳丽,不由自主凑上去闻闻,丝丝沁人心脾,好香!到了放学时,总会找时机看看那里的月季花。晚上睡觉了,蒙蒙眬眬的,因为有白天的印象,所以总会做梦看到月季花,不过只能看到花影,但仿佛鼻子也能闻到花香。这一幅情景伴随我至今,只要有人提起小学,就会想起小学学习拼音、看花的这一幅美妙无比的情景。
如今,时光像飞逝流水一闪而过,带给我的幸福与快乐转瞬已40多年了。那时,小学五年毕业了,我就告别了那所小学。随后我考上了师范,师范毕业后,曾回去看过几次,感觉比印象中越发破旧,越发矮小!再后来,撤点并校,那所小学被撤了。从那以后,那时的小学只能永远存在我的脑海里了。尽管时间飞逝,我脑海里的那所小学,不知什么原因却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高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