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嘉善新闻网  >  嘉善新闻  >  政经

打破行政界限 一体化发展跑出“嘉速度”
 2020年01月15日 09:20:34 嘉善新闻网
  

  初冬的太浦河上,往来船只川流不息。这条太湖流域最大的人工河,西接烟波浩渺的东太湖,东连碧波粼粼的黄浦江,将青浦、嘉善、吴江三地紧密串联。

  去年10月30日下午,在位于苏州市吴江区的太浦河北岸汾湖公园,青浦、吴江、嘉善联合举行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协同治水启动仪式”。仪式上,3名区级联合河长、6名镇级联合河长和9名村级联合河长上岗。

  作为村级河长,姚庄镇银水庙村党总支书记周梅风拿到了这张沉甸甸的聘书。49岁的周梅风从小生活在这里,见证了上世纪90年代初太浦河的开挖,也曾为河流的污染暗自感伤。

  “过去,太浦河上游的某些企业污染严重,一些船家吃住都在河上,生活垃圾全往河里扔。”“水葫芦是跟着水的流动一起‘跑’的,有时候‘跑’到江苏去了,有时候‘跑’到嘉善来了,有时候又‘跑’到上海去了。”周梅风坦言,三地也曾为了水污染剑拔弩张。

  开展交界区域联合治水行动,建立“联合河长制”,由各自为政转向共治共享,不仅让太浦河水质明显好转,也让之前“闹着别扭”的三地人如今亲如“一家人”,区域治水一体化格局形成。

  青浦、吴江、嘉善三地共有交界河湖48个。目前,三地已开展交界河道联合保洁70多次,将江浙沪三地毗邻地区“各自为战”的水系图合并,“一图治水”渐成现实。“我相信,随着绿色生态理念的贯彻,区域内的环境会越来越好,居民的幸福感会越来越强。”周梅风欣慰地说。

  一体整治破顽症,三地共享河湖清。随着行政壁垒不断被打破,体制创新陆续实现,嘉善这片土地,正以超越传统行政区划的发展方式,回答一体化制度创新的重大命题。不只治水,长三角医疗也画出了从“立定”到“跳远”的弧线。

  5G、人脸识别、AI疾病筛查……去年9月,长三角首个5G智慧健康屋在西塘镇正式启用。通过提供健康全周期服务,西塘智慧健康屋形成了疾病救治、健康管理和体质监测的闭环管理,开启了长三角健康信息一体化的新征程。

  走进崭新的西塘智慧健康屋,记者看到,电子血压仪、肺活量计等全面体质监测设备、智能体征监测设备一应俱全。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正在协助居民进行自助检测。自检完成后,机器会“吐出”自检报告,同时智能设备实时采集数据,纳入居民健康档案。

  据介绍,西塘智慧健康屋旨在通过“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打造健康自检的载体、自我管理的平台、健康指导的渠道和信息汇集的环节,实现长三角一体化中我县和上海的健康服务资源融合共享,这也是长三角第一个基于5G通讯技术建设的社区健康服务点。

  嘉善患者通过“远程初诊”,如果在上海方医生的指导下无法在当地完成治疗康复的,可预约转诊至上海指定医疗机构就诊或住院。基于远程会诊的“有序转诊”,一定程度上也遏制了原先的盲目就医现象。西塘智慧健康屋的启用,使我县百姓得以率先享受上海同质化的健康服务,既是我县立足核心区、对接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重要桥梁,也是打造运用新技术、优化服务链、实现新跨越的长三角卫生健康一体化智慧样板,为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可利用的成熟经验。

  不用跑腿,把专家“请”到屏幕前,省时省力还省钱,这是市民何大爷在县第一人民医院“上海白玉兰远程会诊平台”就诊后的第一感受。通过专家几十分钟的视频会诊,他的病很快被确诊。“专家给出结论后,我就放心了,比赶去上海方便多了。”

  没有止步于漂亮的数据,长三角医疗合作的嘉善步伐越迈越大,用户体验越来越好。两台电脑、一组摄像头,借助“互联网+”技术,我县第一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与上海35家优质医院搭建了“上海白玉兰远程会诊平台”,打通上海远程医疗的资源端,为嘉善的患者与上海知名大医院建立起了畅通无阻的求医通道。这也是我县率先在长三角探路跨域分级诊疗的新模式。

  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和治疗的难易程度,实现“基层首诊、远程会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当前,嘉善作为一体化示范区的“吃螃蟹者”,使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最大化,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最终破解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困局。

  潮涌长三角,奋进正当时!根据《青浦、吴江、嘉善2019年一体化发展工作方案》,眼下,三地正全力推进一体化发展的50项重点工作,聚焦规划、设施、产业、环保、治理等重点领域,一体化的愿景,在嘉善正描绘出越来越细致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来源 嘉善县传媒中心   全媒体记者 马叶芬  编辑 章永红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专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

最嘉善微信、in嘉善APP,扫一扫!期待您的关注!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 | 版权声明
中共嘉善县委宣传部主管 嘉善县广播电视台 嘉善县新闻信息中心联办
浙新办[2010]1号 浙ICP备09024527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  
视听许可证号:1105110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30198 | 广告经营许可号:3300008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