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工匠”系列报道
编者按:从古代“收不尽魏塘纱”的棉纺技艺、“一两黄金一块砖”的京砖工艺,到改革开放以来崛起的木业家具行业、轴承制造业,都是工匠精神在嘉善不同历史时期的生动彰显。自2016年培育“工匠精神”至今,5年来,嘉善涌现了1名“浙江工匠”、2名“嘉兴工匠”、50名“嘉善工匠”。本报今起推出“嘉善工匠”系列报道,展现“嘉善工匠”绽放在专业领域的工匠精神。
在赛诺(浙江)聚氨酯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诺新材料)的自动化生产车间里,记者见到了正在和工人们一起检查设备生产工艺的钱东宏。这段时间,他都忙着带领自己的团队为床垫生产流水线的包装环节进行技术改造。按照传统的工艺方式,工人们包装床垫需要4个人将床垫抬起放置在布套上,这样既费时费力又容易造成产品的污损,为此,钱东宏设计启用传送带把床垫运送到后道铺设好的布套上,减少不必要的人为接触,既提升效率又能有效确保产品品质。
听起来简单的改良,实则并不轻松,包括电器、机械等多重因素都要考虑进去,前后道工序的衔接也必须合拍。为此,钱东宏和他的技改团队一头扎进了车间,研究流水线作业模式、设计改造方案,目前已经进入实际改造阶段。
钱东宏告诉记者,技改不能流于形式,而要切实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每一项技改都要有着清晰的目标。“生产节奏要能跟得上,要减少人工和成本,还必须得保证产品质量。”钱东宏说。
从细节入手,用小的改造创造大的价值,这是钱东宏一直坚持的技改原则。2013年他加入赛诺新材料,那时候企业的自动化生产车间也是刚建成不久,处于试生产阶段。初来乍到的钱东宏发现,企业当前的自动化水平与车间建设时的初衷还有一定差距,自动化生产车间有些“名不副实”,无法实现标准的自动化作业。于是他和技改团队一起用了3个月时间,对全车间大大小小上百个机电问题点进行改造,产能相比过去实现了10倍以上的提升。
说起钱东宏为生产带来的改变,公司生产部床垫车间副主管何西顺赞不绝口:“帮助真的很大,包括前道工序室外线设备的技改,还有到包装流水线上的一些技改,包括裁床和绗缝机设备上的技改,都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支持,降低了原材料不必要的损失,也保证了生产一次性良率的提升,为公司降本增效提供了很大帮助。”
多年来,钱东宏和自动化生产车间一起成长,共同进步。现在,企业生产工艺每3个月到半年时间就会进行一次改造升级。
去年,当自动化车间室外流水线送绵包造成绵包破损或脏污率达到70%时,他通过绘制机械图和电路图对设备顶升和皮带相关部位进行修改,把直接启动改为变频器软启动,使产品不良率下降了11%。钱东宏告诉记者,从入职以来,他从事参与的技改项目已经达到上百件,并且每年都有3件以上的重大技改项目完成。
采访中,钱东宏也聊起了自己心中的“工匠精神”,肯钻研、敢创新,精益求精,这是他理解的“工匠”。从事机电维修工作25年的钱东宏始终以此鞭策着自己,希望能在一线发挥自己的价值,当下如此,今后亦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