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郊寒字圩,明支宁瑕别墅,名“梅花渡”。地广五十亩,植梅千树,流水绕之,其渡处曰“鹭行桥”,有春雨轩,轩废。其曾孙期移旧额牓于书室。
香雪消残烟草平,
鹭行桥畔鹁鸪鸣。
小轩易地听春雨,
寒瘦一枝墙角横。
不问山间及水间,有梅此地即孤山。水香月影横斜处,四壁玲珑夜不关。冰壶彻底照来真,独占人间第一春。疏影暗香谁领略,主人原是白云人。瘦蕊疏枝耐寂寥,不嫌门径是渔樵。临溪照影为谁好,一路吹香过古桥。
这首清康熙年间嘉善人丁策定所写的《梅花渡》,描绘的是嘉善曾经的一处胜景。这里四面环水,遍植梅花,只有一处渡口与外界相连,因此得名梅花渡。景致动人,意境清雅的梅花渡,吸引了不少文人留下笔墨,清人柯煜也有一首《梅花渡》:
寂历数枝花,笼云傍水涯。不迷淦父棹,高卧逸人家。风动香为雪,天清玉作沙。孤舟与疏影,随意自横斜。
梅花渡,在城西北。地址在今庄港社区长浜自然村西,旧称寒字圩。如今已是良田、民居,成了水清岸绿的秀美村庄。但时间倒退400年,这里还是明代嘉善人支如玉的别墅。据载,梅花渡地广五十亩,流水环绕,艺梅千树,这片香雪海正是支如玉父子著书立说之处。
支如玉,字宁瑕,万历二十八年(1600)举人,官至刑部主事。著有《半衲庵集》十二卷。半衲庵即梅花渡。衲即僧衣,“半衲”寓意身在红尘,心往世外,是隐逸之意。明中晚期,政治形势纷繁复杂,文人对国家朝野丧失信心,避祸出世倾向开始显现。当时宦官弄权,党派林立,互相倾轧,支如玉耻与为伍,选择了独善其身,于是弃官归养,在嘉善的田园中度过余生。
丁策定与柯煜的两首《梅花渡》,都描绘了此处清冷幽雅的意境,寒冬中的梅花枝细花小,却有傲雪凌霜之姿,也暗衬了支如玉高洁的人品,隐逸的风采。这里除了千树梅花,唯一的渡口取名鹭行桥,想当初大概也有不少白鹭飞到此处小憩,数羽白鹭从梅树上掠枝而起,这样的画面我们已经无从欣赏。但是在嘉善,依然有白鹭蹁跹,每年秋冬季节,常有白鹭在此停留越冬,它们“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后,又会继续向南飞行。
梅花渡到清时已废为陇亩。支如玉的曾孙支期将其中一处春雨轩的匾额保留了下来,悬挂于自己的书房之上,既是缅怀先祖,也是不忘训诫。
从明中晚期开始,嘉善在文学上也迈上了一个顶峰。不管是魏塘七子,还是柳洲八子,都是引领嘉善文坛的佼佼者。支如玉是魏塘七子之一,也是柳洲词派的第一代重要人物。《柳洲词选》卷三收录了他的一首《酷相思·即怀》:
新柳月痕初坠,恨春鸟、催人起。想盟言、花片随波逝,欲住也、留无计,欲去也、留无计。印旧添新衣上泪,左右拚憔悴。问九峰、桃李曾开未?人远也,书难寄,春尽也,愁难寄。
用字清新,情意隽永。既有远离官场的无奈,也有抱负难申的苦闷,却以春秋笔法写出,只留下淡淡愁绪。
《槜李诗系》收录了他的《筑半衲庵成志怀二首》,写尽隐者心态:
水拂诗瓢去,空山长碧苔。风云散病骨,天地弃樗材。红逐醉容尽,白随愁鬓来。此中聊一憩,不必说天台。
支如玉的离世也有一种传闻,据说他某日忽然作了幅画,画上题词:兰倚半生蓬飘,一旦散致,寸丝联报长别。所幸保此百骸归地,了无纤累,挂心青松几株,黄鸟数声,雅称相知,伴我朝夕,止矣止矣。词中的青松、黄鸟,都是隐居生活的缩影,人生有许多痛苦,都来自知其所止而不能止。支如玉懂得“止矣止矣”,才能“了无纤累”吧。
画完这幅画后的几日,支如玉便故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