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冬去春来,敬老院里多少位老人记得,一位日渐苍老的女人辛勤的汗水和细微的喘息声……十一年里望着她忙碌的身影,我们读懂了关爱、义务和责任,我们更读懂了她绚丽的情怀、高洁的品格和闪光的精神。春风激扬化丝雨,丹青难写是真爱!
1999年,沈照琴就任干窑镇敬老院院长后,看到大多数老人在房间里吃饭,觉得这样既不卫生也不方便,夏天容易招惹苍蝇、蚊子,对老人健康不利。于是,她要求老人进食堂吃饭,还专门为喝酒和不喝酒的老人制作不同大小的碗橱。此外,取消蚊帐的使用,统一换上纱窗,改善老人的居住环境。沈照琴把家搬进了敬老院。
有一次,忙了一天的她正准备休息,突然听到“求助铃声”响起,沈照琴急忙赶到一位老人身边,原来老人是因为大便不通而非常痛苦,她没有多想,立刻俯下身子用手指帮老人抠大便……
几年来,沈照琴坚持“以人为本,情系老人”的办院方针,建立健全敬老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提出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不是女儿胜似女儿”的护理要求。她从不嫌苦、嫌脏、嫌累,让老人们真切地感受到敬老院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不仅如此,她还与敬老院其他工作人员一起,为老人配备各种日常生活必需品,还组织老人外出旅游。
2004年,沈照琴被授予“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称号,干窑镇敬老院也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单位。在诸多荣誉面前,沈照琴依然一如既往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以身作则,为需要特级护理的老人更换尿布、翻身、洗澡、送粥喂饭等,被人们称为敬老院老人的“好女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