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2月10日 10:04:09
嘉善新闻网
|
报告摘要:五年来,我县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7万个,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3.8万人次,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1.7万人。
城镇“4050”失业人员、农村“4050”就业困难人员以及被征地居民的再就业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五年来,我县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使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就业素质不断提高。
城镇失业人员稳定就业
城镇原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期间,大批城镇职工下岗。如何帮助他们再就业?县劳动部门动了不少脑筋。“这部分人员年龄偏大,劳动技能偏弱,自己找工作存在难度,因此我们鼓励各类企业吸纳他们。”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管理服务处主任卢仲其表示,就管处每月按企业实际招用人数给予企业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这不仅缓解了企业的压力,也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多家企业因此吸收了不少城镇“4050”失业人员。
嘉善志达机电有限公司就是这些企业中的典型代表,自2003年开始吸收城镇“4050”失业人员以来,该公司为许多城镇“4050”失业家庭解了燃眉之急。老周是该公司吸收的第一批失业人员之一,即将退休的他对退休后的生活充满憧憬。“公司给我缴足了养老保险,因此我对退休后的生活一点也不担心。”老周说。
失业再就业方便又充分
“全县46个社区全部创建成为充分就业社区,104个行政村中有101个创建成为充分就业村,占97%。”这是记者近日从县劳动部门得到的数据。那么,这么高的充分就业村(社区)创建率是如何达到的呢?记者了解到,县劳动部门鼓励各村(社区)推出道路、河面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提供给村(社区)内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在为他们提供相对轻松的工作的同时,还提供相应的补贴。
西塘镇鸦鹊村村民老杨就是公益性岗位的受益人之一,如今已经在村里担任路面保洁员2年多的他生活有了保障,而从事这份工作以前,他靠低保金度日。据悉,截至目前,全县共有257名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成员获得了公益性岗位。
被征地居民技能得提升
就在不久前,姚庄镇被征地居民老倪从劳动部门组织的数控技能培训班毕业,进入该镇某企业工作。老倪说,种了一辈子田,他没有其他一技之长,土地被征后觉得闲在家很无聊,就想到去报个培训班学习,没想到顺利地找到了工作。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县分流安置被征地居民70627人,参加养老统筹人员43996人,有26899人已享受到养老生活补助,人均每月可领取365元。不仅如此,县劳动部门还积极推动被征地居民到企业就业,对“4050”被征地人员自谋职业参加职工养老的,实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还开设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鼓励被征地居民向二、三产转移。据统计,去年全县对2835名本地农村劳动力开展了专业技能培训,如针对魏塘街道三产服务业比较发达的特点,开展了饭店、宾馆服务技能培训;针对干窑镇、姚庄镇企业比较多的特点,开展了电工、焊接工、数控技能培训;针对惠民街道物流业比较发达的特点,开展了仓储专业技能培训,着力提升参加培训人员的就业素质。
今后五年,我县将深入实施富民创业工程,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3万人,完成各类创业和技能培训7.1万人次。
|
来源
《嘉兴日报》嘉善版
作者
记者张怡炜
编辑
王怡
|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专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 |
|
|
图片新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