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7月20日正式开村以来,桃源新邨就成为全国各路媒体关注的焦点。通过两年多的后续建设,入住的农户们深切感受到,桃源新邨已经把建设之初宣传的“可能性”,化作实际成效。
告别“抛秧式”农房
黄金地块孕育农村集聚
房前屋后三分田,这是以前姚庄农村最常见的一种景象。“房在田中、田在房下”的格局虽然能让农民跨出门槛就下田,但这种“抛秧式”的农房格局却也让农民远离集镇,难以共享姚庄镇的发展成果。农房改造集聚改变了这一状况。
桃源新邨住户姚四海守着稻田过了大半辈子,如今,他只留了2亩农田自给自足。老姚不后悔离开农田搬上楼,因为这里离城市很近。“很近”正得益于桃源新邨当初的选址。从如今的姚庄镇地图上可以看到,桃源新邨一公里范围内有体育馆、养老中心、中小学、医院、银行、农贸市场等公共设施,社区完全占据着一块黄金地块。依靠区位优势,未来桃源新邨的发展潜力会更好,这也是告别“抛秧式”农房后,农民得到的最大实惠。
避免“摊大饼”集中资源提供优质服务
告别“抛秧式”农房帮助姚庄镇节约了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可以集中资源为农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县委常委、姚庄镇党委书记朱苗说,原来星罗棋布的农房导致政府服务和资源投入呈现“摊大饼”的情况,难以集中突破,而农房改造集聚后,这一问题得以解决,帮助姚庄镇政府节约了约40%的管理服务成本。
农房集聚也为镇派出所、新居所等单位的社会管理创新带来了便利。近日,桃源新邨住户钱玉祥通过社区管委会设立的房屋租赁宣传栏将多余房屋成功出租。出租后,镇派出所、新居所等单位都在第一时间掌握了这一情况,并进行了登记和确定租户身份信息。这样的出租形式让老钱很安心。据桃源新邨社区党支部书记顾怀红介绍,社区目前正与县质监局共同探索建设《城乡一体化新农村社区服务标准体系》,该体系确立后将进一步提升新社区管理规范化水平。
不再看老天
幸福生活源自多元创造
“不用看天吃饭,不怕老天给坏脸色。”桃源新邨住户方胜荣防御强台风“海葵”时,不再害怕强台风会吹坏自家的房子。对于靠天吃饭的农民而言,桃源新邨提供了更为多元化的财富创造条件,让他们在住得舒服的同时,追求更好的物质精神生活。
桃源新邨住户蒋兰仙算了一笔账,原本她在村里替人理发,帮人养猪种地,一个月有近千元收入,但由于农业靠天吃饭,这个收入并不稳定。现在,蒋兰仙在新社区替人理发,因为人员集中,生意比以前好多了,最好的时候一个月有近3000元的收入。另外,蒋兰仙将一套小户型的房子出租,每月有400元的租金,整体收入显然比以前好。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姚庄镇会同县人力社保局、县总工会等部门,组织了各类培训和招聘活动100多场(次)。目前,桃源新邨住户纷纷学习一技之长,以探索更广阔的创业领域。朱苗说,要让更多住户过上幸福生活,姚庄镇还需要努力,桃源新邨也势必会再接再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