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姚庄镇姚庄村的徐宏能还记得2000年夏天陪着老父亲摇船到上海枫泾卖黄桃的场景。“辛辛苦苦一整天,最多卖个100斤,一斤也就五毛钱。”对比今天的日子,徐宏能不无感叹:“谁会想到12年之后,锦绣黄桃能在杭州卖到9块多一斤的价格!”
为什么要连续12年办黄桃节?“当初的首要目的就是让锦绣黄桃销售出去,让桃农笑起来。”回忆往昔,原姚庄镇党委书记、现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顾林法如是说。也正是从2001年首届黄桃节开始,姚庄镇政府在黄桃销售上走向了前台,从黄桃收购到销售几乎由政府一肩挑。徐宏能告诉记者,是黄桃节的举办,才让姚庄镇的黄桃种植户慢慢觉得种黄桃可以发家致富。
记者在翻阅姚庄镇镇志及相关记录后发现,在2001年时,姚庄镇黄桃供沪量占到全镇黄桃总量的80%,而在上海本土的奉贤黄桃崛起和本镇黄桃面积上升后,姚庄镇政府迅速分散市场主攻点,在2003年黄桃节期间首次开展杭州市场推介品尝活动。虽然政府反应及时,2001年到2005年间销售市场的转变并未给桃农带来负面影响,但上海市场的逐渐“失守”和桃农种植积极性的空前高涨,让姚庄镇政府开始考虑“万一政府决策失误该怎么办?”顾林法说,不是政府要逃避可能要承担的责任,而是必须给桃农想一个万全之策。
黄桃销售的万全之策是什么?如今回看12年黄桃节不难发现,那是一条为业内所公认的“政府搭台、桃农唱戏”的路子。从2006年开始,姚庄镇政府就已下定决心要把黄桃销售的主导权交还给桃农,但政府必须花大力气做好“搭台”工作。为此,2006年,姚庄镇在北鹤村探索性开发“浙北桃花岛”,2007年,桃花岛成功举办了第一届桃花节,承办了第一届黄桃节,并在当年年底通过国家AA级旅游区评审级,成为姚庄镇黄桃的另一个卖点,桃农也开始接触一个新鲜的卖桃方式——“采摘游”。
在桃花岛建设的同时,姚庄镇政府为了将市场交还给桃农,特地在2007年7月帮助清凉村桃农张加飞成立了完全由桃农自主经营的利丰黄桃专业合作社,播下了第一颗跃动的种子。张加飞告诉记者,合作社成立后,他就在上海、苏州、杭州等地到处跑,当年,合作社销售掉了2万公斤黄桃。在2007年到2009年间,一批类似的黄桃专业合作社的出现,悄然改变了姚庄镇的黄桃销售格局,而在这几年的黄桃节里,这些合作社的社长们也被邀请参与各项活动。
从2009年开始,姚庄镇黄桃销售的主导权已经逐渐汇聚到各合作社社长手里。在今年第十二届黄桃节前夕,县委常委、姚庄镇党委书记朱苗又作出了一个12年的决定:把市场还给桃农,政府全力做好配套服务工作。今年,姚庄镇政府俨然成为“跑腿的”,跑到杭州做广告,对接省级宣传单位做宣传,调配资源力量服务合作社……而张加飞、曹引根等人也不负众望,今年一口气在杭州拿下了20多万公斤的黄桃销售额。
相比之下,今年姚庄镇农技水利服务中心主管的锦绣黄桃专业合作社有些“苦”,总计向农户收购黄桃才16万公斤,比去年同期下降4万多公斤。对此朱苗笑称,减下去才是正常的,证明桃农们已经自主找到了市场,真正用锦绣黄桃找到了“锦绣”前程。
如今朱苗也正谋划着新一轮12年计划,那就是政府帮助桃农走遍“黄桃半径”上的每一个点。所谓“黄桃半径”就是指黄桃在普通运输状态下可达到的销售半径。朱苗说,姚庄镇今后要让桃农唱戏,但政府将主动帮助他们开辟湖州、宁波等新兴市场,争取再用12年走完这一个圈。
|